黄退:唐代名叫黄堆

黄退原名坠甑乡。清《宁晋县志》载:“坠甑乡,县治十里黄退铺,为汉高士孟敏坠甑之处,因名为坠甑乡。”《宁晋县志》1999年版84页:“黄退,在边村东偏南4.75公里处,原名堕甑乡,系汉高士孟敏(北及桥人)荷堕甑地之处,因此得名。元朝末年,飞蝗成灾,百姓群起捕捉。传说到乡蝗虫忽然不见,村名改为“蝗退”,后渐变为今名。”

黄退:唐代名叫黄堆

黄退村,唐代名叫黄堆。湮没声名久,幸有金石存。《唐故清漳令刘君墓志》(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版,290页)记载:“君讳珍,字金宝,其先汉高皇之末孙,赵郡太守赵郡公仲□□胤子伯子,士多袭封,因家於廮陶黄堆焉。”廮陶,今宁晋县;廮陶黄堆,即今宁晋县黄退村。据此墓志记载,早在唐代已有该村名。

《唐故清漳令刘君墓志》,在陈长安主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北卷第一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4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出版)也可查到。

黄退:唐代名叫黄堆

再做一下深究,唐天宝元年改廮陶县为宁晋县,这么说来,黄退村最迟唐初即叫“黄堆”之名了。

宁晋县黄退村最早得名于何年呢?《河北宁晋(黄退)尚氏家谱规续序言》:“吾祖尚氏自大明永乐二年有山西祁县尚家堡迁至河北宁晋黄退铺,大清乾隆十五年初修族谱”。

“黄退”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最早记载,是明正德《赵州志》宁晋县分志,其中载有“黄退铺”。《畿辅通志》:“宁晋县,城东为于台铺,东南为鱼台铺、东汪铺、新庄铺,西北为黄退铺、换马店铺,额设铺司。”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有黄退村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