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優越感

我們都知道人人平等,卻常常把自己想得高人一等,並通過語言等途徑,平鋪直敘或拐彎抹角的表達出來。

“你玩遊戲這麼菜,回去好好練練吧,看我又拿五殺了”

“看我新買的鞋子,三千多呢,你看xxx,還在穿高仿”

“我老公又給我買了新衣服,你也應該找個這樣的男人”

“現在大學這麼好考你怎麼考不上”

“這次又比你高了一分,氣不氣”

“再好看有啥用,還不是整的”

“你才二十來歲,你懂什麼”


無處不在的優越感

上面這些話是不是在哪兒聽過?

奧地利心理學家A·阿德勒認為,人常常需要通過尋找優越性擺脫自卑感,而優越性的展示方式往往都不適當。

幸福感常常是比出來的,人類的進步也離不開比較,而這些不恰當的優越感正是人安慰自己的一劑良藥。用自己少有的某個優勢,通過與他人比較,獲得優越感。這種優越反映出的是個人心理建樹上的不成熟,又或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遊戲水平,金錢,家庭,成績,年紀,外貌等都是經常被用來比較的對象,甚至哪怕自己一無所有,也用“精神勝利法”來創造優越感。

且不否認,有些優越感是值得提倡的,比如為國爭光,成為民族英雄之人有資格獲得這樣的優越感。而其他大部分優越感,通常都是負面的。使人膨脹,自負,對人傲慢,頤指氣使,逐漸忘記自己的真實模樣。

如何避免負面的優越感?

首要的還是家庭教育。優越的對立面是自卑,因為幼時某方面的自卑,使人對該方面的追求無比狂熱,當達到一定水平後,為了擺脫這股自卑感,就以這種陰陽怪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

其次是個人修養以及格局。當你見過了世界,看過了各路偉大的思想,與各種有想法的人交流過,你就不會對世界仍充滿好奇,你就會對人性大徹大悟。

“遊戲打得好又怎樣,你能拿它當飯吃嗎”

“一個技術成熟的工業品有什麼好炫耀的”

“我靠自己,不靠任何人”

“多唸了幾年書的也不見得比混社會的懂得多,素質也沒見得更好”

“下次你就會比我低”

“你覺得沒用就沒用吧”

“事實說話”

遇到優越感爆棚的人,記得給他一“巴掌”,用最犀利的語言去駁斥他,這是對他最好的救贖。


無處不在的優越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