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杀鱼要小心:手被鱼刺伤,竟不幸离世!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60多岁的林老伯宰鱼时不小心刺伤手指没想到竟引发了严重的

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海鱼杀鱼要小心:手被鱼刺伤,竟不幸离世!

3月25日早上八点左右,林老伯在家宰杀一条罗非鱼时,不慎被刺伤了左手小指。由于是一个很小的伤口,出的血也不多,林老伯没太在意,只用清水冲了冲。谁知,当天晚上林老伯开始出现左上肢红肿、疼痛,并伴有体温升高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次日18时40分转入第909医院继续治疗。

入院时,通过进一步检查,林老伯被诊断为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和软组织感 染,医务人员立即实施了清创、床边封闭创腔持续负压引流。

当晚23时许,林老伯又出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在对症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紧急采取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持续性血液净化等抢救措施。

3月27日,林老伯的生命体征依旧没有平稳,且左上肢肿胀、紫绀明显,经重症医学科和骨科联合会诊,为避免毒素继续吸收,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实施了左手截肢。

但遗憾的是因为病情仍然严重

4月1日

林老伯已经不幸离世


海鱼杀鱼要小心:手被鱼刺伤,竟不幸离世!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一旦感染,也可能是件要命的事情!

下面两个人都不小心被海鲜扎到了手,同样的遭遇,不一样的结局,让人惋惜……

被海鲜扎手,一死一活

01螃蟹扎手,救治成功

72岁的陈先生,在清洗螃蟹时不小心被扎了一下左手拇指,当时只是渗了一点血,于是就用红霉素软膏涂了一下伤口。谁知几天后,陈先生的左手拇指突然肿胀发黑,皮下积液流脓,整个左手掌及前臂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怎么办?去医院!陈先生转院后,经过急诊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高,肝肾功能均受损。还好经过了救治,最终度过“一劫”。

02虾尾扎手,不幸身亡

王女士在洗虾的过程中,不小心右手中指被虾尾刺破了。她简单用水清洗了一下伤口,继续做饭。

第二天,王女士的右手中指开始肿胀疼痛,她没有太在意。

再过两天,王阿姨开始发烧,下肢肿胀并且伴随大面积血性大疱。家人这才发现事情不妙,赶紧就是往医院送。送到医院时候,已经多脏器衰竭了,加上王阿姨本身肝脏不好,情况危急。可惜经过奋力抢救,还是没有救治过来。令人惋惜……

为什么海鲜扎一下这么要命?

原来,他们都感染了一种叫作“海洋创伤弧菌”的细菌,如果不及时处理,死亡率极高。有研究发现,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海洋创伤弧菌”正如它的名字,只能在海水中存活,不会在河鲜的身上。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像海鱼、牡蛎、螃蟹、贝类和鲸体等海洋生物都可能会携带,由于毒性太强,在业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每年3月至11月是海洋创伤弧菌的最佳生长和繁殖季节,一旦出现感染,细菌会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快速扩散,引起肌炎、肌膜炎导致坏疽,进而出现败血症。因发病急、进展快,多数病例会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75%。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类通过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引发感染;另一类在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造成感染。

在处理海鲜时应尽量佩戴手套,到海边游玩需做好保护措施,食用海产品或水产品前要充分煮熟、蒸透,尤其是肝功能不良或身体有伤口的人群,更要多加防范。倘若出现身体感染的不适症状,应尽早就近寻求医。

2010年9月,鄞州人老李和北仑人老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一个差点被截肢,一个差点没命。

2011年9月4日,一名19岁的象山小伙子因此丧命。

2012年8月15日下午,69岁的陈老汉,去象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他的腿上长了很多水泡,有些发烧。医院皮肤科陈主任看到老人症状,怀疑他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随即被送往宁波市级医院ICU抢救。

2017年1月10日傍晚,广州男子洗鱼被扎了下 半条手臂没了. 广州朱俊杰的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12日晚,朱俊杰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被海鲜扎伤怎么办?

如果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应该将血挤出,然后用清水冲洗。

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