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之: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教你讀懂三歲孩子的想法

每個孩子都會從依賴到獨立,孩子們的思想也會隨著這種變化而成熟。很多人期待孩子優秀懂事,於是從小就在優化孩子的行為,包括教育分享,換位思考,感恩等良好的品質,而這些的確是每個人一生中最該擁有的人格,可是千萬不要這種意識強加給孩子,要知道人有時候在成年以後可能才對這些行為有所感悟。

寶寶教育之: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教你讀懂三歲孩子的想法

前段時間我生病,兒子卻纏著我做這做那,絲毫看不出我的難受一樣,我很委屈,然後強忍著病痛和怒火,問他:兒子你怎麼不為媽媽想一想,媽媽真的很難受。兒子卻一臉無辜的說:我不知道。

三歲了,什麼都知道,似乎又什麼都不知道?我忍著說:那你怎麼知道看電視,怎麼知道餓,怎麼知道照顧小魚餵食?兒子想了想,依舊說:我不知道。

算了,我連發火的力氣都沒有了,對他說:去給媽媽倒杯水。兒子欣然答應,很快為我端了水來,在我的指導下,拿藥,蓋被子,藉此玩了一次“醫生看病”的遊戲。

記得夏天的時候有小朋友要玩他玩具,他直接會拒絕,但看到一個小朋友被另一個小朋友拒絕而哭的時候,他會問我為什麼?我問:如果你很想玩那個玩具,但小朋友不借給你,你會不會哭?他給我的回答是:媽媽,可是我不想玩那個玩具啊。我說:如果你碰到一個非常喜歡的然後對方不讓玩呢?他說:那我會很難過的。我說所以剛才哭的那個小朋友和你的想法一樣。但我還沒說完,兒子早就溜滑板去了。不過那之後他偶爾還是會表現出“助人為樂”,前提是對方哭得很“慘”,用他的話說就是:吵。。。。。。

我很希望他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在未來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不太容易鑽牛角尖,但眼下我會擔心,這麼引導似乎不太見效,我倒是不期許他成為何等偉人,但至少不要太多自私和冷漠,這樣生活才有溫度不是嗎?

就在昨天,看到了一個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小測試,突然明白,我錯怪了兒子。

一個三歲小孩跟五歲小孩一起看電視,在電視中有一個小孩A。小孩A將自己的糖果放在地上的紙盒子裡,然後關門出去了。這時走進來一個大人,他將紙盒子裡的糖果轉移到了一個衣櫃裡。問三歲和五歲的小孩:小孩A進來後會在什麼地方找糖果?三歲小孩和五歲小孩分別會怎麼回答呢?三歲的小孩會說A會在衣櫃裡找,五歲小孩會說A會在紙盒子裡找。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知我們:三歲的小孩不知道要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認為既然自己看到了糖果是被放在了衣櫃裡,他就不能理解為什麼A會不知道。而五歲小孩已經學會了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把自己放在A的位置來思考,所以他知道A並沒有看到糖果被轉移了位置。

人的思維總是在變化著的,善解人意這樣的品性並不是人們天生的,而是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去學習,人的社會化的過程就是學習常識心理學的過程。有些父母總會責怪子女太自私,不會替別人著想。看了上面的實驗結果,我覺得父母應該看到希望,或許您的孩子現在總是不懂父母的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慢慢學會角色互換,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所以如果你在心裡懷疑或責怪過三四歲寶寶看似自私冷漠的行為,請耐心等待,他們只是正在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