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勳章,絲襪才是二戰蘇聯女兵最渴望的東西

在以寫實、嚴肅而聞名的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一隊蘇聯女兵在佔領柏林之後,在一處倉庫內瘋狂地爭搶絲襪,連一旁的戰俘都顧不上了。

比起勳章,絲襪才是二戰蘇聯女兵最渴望的東西

這些女兵為什麼會這麼瘋狂呢?這就要從現代絲襪的起源開始說起了。

從16世紀開始,以棉、絲為材料的手工編織絲襪就已經出現。最初,絲襪是男性貴族的標準衣物,後來逐漸在女性群體中流行。

不過,那時候的絲襪與如今我們印象中的絲襪完全不同,它紡織粗糙、沒有彈性並且穿著麻煩。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絲襪則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

比起勳章,絲襪才是二戰蘇聯女兵最渴望的東西

1937年,美國杜邦公司從煤焦油、水與空氣的混合物中成功製造出一種全新的纖維,它就是尼龍(Nylon)。這是人類生產的第一種化纖,有著堅韌、耐磨、強度高的特點。

尼龍的出現是材料工業的重大突破,它使得紡織業、機械製造業、合成橡膠業得到快速發展。

而真正意義上的絲襪也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修身、高彈、美觀的特點迅速在西方社會引發了一股穿絲襪的風潮,無數女性為之癲狂不已。

比起勳章,絲襪才是二戰蘇聯女兵最渴望的東西


同時,絲襪能夠極大程度地體現女性的性感美,因此也在男性群體中誕生出第一批絲襪控。當時發明絲襪的杜邦公司就規定,女員工在上班時必須穿著絲襪。這一規定使得杜邦公司迅速成為了“男人的天堂”。

不過絲襪的繁榮並沒有持續太久。二戰爆發之後,由於尼龍是製作軍用紡織品與繩索的重要材料,它被列入國家管制資源的行列。而作為民用服裝的絲襪則紛紛停產,在這一段時間,尼龍絲襪成為了普通女性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在黑市上,一雙絲襪曾經賣出數千美元的天價,比汽車還要昂貴。

這時為了滿足穿絲襪的需求,許多女性選擇用筆在腿上畫線縫的方式來模擬絲襪的效果。有的愛美女性為了逼真,甚至不惜有意曬黑自己的雙腿。

比起勳章,絲襪才是二戰蘇聯女兵最渴望的東西

二戰臨近結束的時候,絲襪恢復生產,被壓抑了幾年的女性在這時迅速爆發出強大的購買力。當華盛頓再次公開銷售絲襪時,第一批次5萬雙絲襪在6分鐘之類就一搶而空,許多女性為求一雙絲襪完全不顧個人形象,甚至與他人爆發衝突。

購得絲襪之後,有相當一部分女性直接在路邊就穿了起來。這次事件史稱華盛頓“尼龍騷亂”,成為戰爭之後生產力恢復的標誌之一。

比起勳章,絲襪才是二戰蘇聯女兵最渴望的東西

因此在二戰時期,在工業水平相對落後的蘇聯,絲襪的貴重程度可見一斑。從某種程度上講,絲襪在當時蘇聯女兵心中的地位不亞於勳章,出現哄搶絲襪的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