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汽車消費必須生產、流通、消費三端發力

受多重因素影響,自2018年以來,我國汽車銷量持續下降。此前連續20年正增長的汽車產銷量,已經變為負增長。疫情在短期內也對汽車消費產生了很大影響,今年1月至2月,在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中汽車銷售下降了37%。

3月2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表示,汽車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汽車消費社零佔比高,增長空間大、帶動效益強,是消費結構升級的主要內容。面對突發而至、時至今日仍盤恆不去的疫情,經濟形勢受到極大影響。全力提振經濟、促進消費,才能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關注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態勢的人士可以發現,其實自2018年以來,我國有關部門就出臺了一系列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目的在於促進汽車行業健康發展,促進車企優化升級。這些一攬子政策包括促進各地出臺汽車由簡單限購向引導合理使用政策轉變、大力支持購置使用新能源汽車、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同時還出臺了鼓勵實施汽車以舊換新、淘汰高能耗老舊機動車、推動農村車輛消費升級。在涉及公共領域的政策中,包括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領域用車、推動取消皮卡進城限制、加強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設施的建設等八個方面。


新京車評 | 促進汽車消費必須生產、流通、消費三端發力


多地政府對此積極響應,陸續出臺了當地的落實和細化政策,包括汽車更新補貼、新車購置補貼、增加限購號牌指標、開展汽車促銷活動等措施。據不完全統計,50多天裡,就有12個地方出臺了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

眾所周知,在國民經濟的各個產業中,汽車領域具有產業鏈條長、設計開發、生產週期長,涉及社會層面廣,參與方多的特點,促進汽車消費,無疑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作。想要真正促進、拉到汽車消費,其實需要決策者、從業者從汽車全生命週期著眼,要統籌兼顧我國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交通出行三方面的整體綜合需求,要中央、地方、企業、中介組織以及社會各界凝聚共識、齊心協力,才能形成有針對性、可行性的、綜合性的政策措施。所以,必須在生產、流通和消費三個環節同時發力,才能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消費升級,有效拉昇國內市場汽車消費。

從國內汽車市場看,儘管目前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但汽車消費市場則遠遠未能恢復到正常水平。業內人士普遍預期,汽車消費市場大幅回升至往年同期正常水平,很可能延後到6月份或更晚一些時候。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如果能儘快逐步提振消費信心,逐步恢復消費到正常水平,就是未來汽車市場得以企穩恢復的基石所在。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汽車消費升級,是能否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砝碼。

疫情陰霾再遮天蔽日也終將撥雲見日,市場再冷清也有回暖之時。保持冷靜、積極、有信心的心態,一切終將過去。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陳小兵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小夥伴們,如果你們有關於汽車維權難或是維權中遭遇不合理的事情,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