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先做一張王莽、武則天理政情況對比簡表,請各位看看。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王莽、武則天理政情況對比簡表

為什麼你要寫的是王莽,卻提到了武則天?

把王莽和武則天放在一起,一開始會讓大家覺得荒唐,細細比對,卻也可以看出一些有趣之處。有時候,歷史既要縱向看,也需要橫向比對。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武則天

武則天起步之初,她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沒有性別上的優勢,也不是博學的大儒,只有美麗的容貌這一個資本。

王莽恰好相反,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為他鋪路,男權社會里絕對的性別優勢在他這裡,而且還是以勤勞好學孝順稱於世的正宗儒士,多麼優越的資本!

如果一定要找出相同點,有一點,就是兩個人都是父親早死,受過不少苦,見過人世的炎涼。

後來,飽受親戚冷遇後的武則天隨母親居住長安,637年14歲的武則天以她唯一的優勢進入了皇宮,告訴哭泣的母親“豈知非福”。此處可見武則天的雄心。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孤兒王莽則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公元前22年,在家族的幫助下,24歲的王莽以孝之名進入朝廷擔任了黃門侍郎,不久就因為家族力薦以賢能之名升了官。

武則天在向上爬的過程中出現的第一個波折在唐太宗死後,她用自己的美麗隱忍果敢以及失寵的皇后這個盟友的力量回到了宮中,回到李治身邊,打敗了李治的寵妃。

王莽也有過波折,一路向上的過程,他碰到了家族的才俊王太后的外甥這座高山,他用收集黑材料和打小報告這樣的陰謀剷平了這座高山。38歲這一年,王莽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王氏大家族的接班人,當上了大司馬。

一路上升的途中,據說武則天用殺死自己的長女贏得了後宮最後的勝利。我們信與不信,不重要,事實是她是宮斗的勝利者。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武則天

哀帝即位後,王莽為贏得清譽逼死了自己的兒子,於是哀帝一死,他就如願再次回到了中樞。這應該是事實,史書上言之鑿鑿。

這個時候,他們兩個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但是最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而被李治立為皇后。一個最不該做皇后的女人憑著她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征服了一個男人,便成國母。660年,武則天開始參與政事的處理。這漫長的過程中,武則天的治國理民的水平慢慢鍛煉出來了。

王莽禮賢下士、勤儉謹慎,克己不倦,招聘賢良,贏得了當時最有權的女人的歡心。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駕崩後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公元前1年,在平帝即位後,王莽開始代理政務,大權在握,得到朝野的一致擁戴。

武則天花了30年的磨練,借李治剷除政敵,終於在公元690年上位。

王莽在平帝、宣帝時期一邊剷除政敵,一邊忙著為上位做準備,終於在掌握朝廷大權的十年後的公元9年登上了皇位。

兩個人上位用的輿論宣傳手法基本相同,難分伯仲。

可是上位後的舉措卻大相徑庭,從此兩個人的命運和評價便截然不同。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武則天

武則天的措施我以為主要可歸結為三個大點:薄賦役、擴科舉、開言路。

第一個措施在我看來是實實在在的給老百姓好處,它不折騰百姓還爭取了百姓。

第二個措施是擴招,它爭取了廣大知識分子,不但收文舉人,還收武舉人。注意,而且唐代的科舉不是隻收儒生的,其他學術流派的也有招收。

第三個措施廣開言路,它鼓勵老百姓和大臣上書言事,也起到了疏通積弊的作用。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景區

我們看看王莽用這寶貴的十五年做了些什麼。

王莽的措施我也可以把它歸結為三個大點:改幣制、改田制、改名號。

如果允許我猜測,我以為王莽是一個完美形式主義的強迫症患者,一個從內而外追求“虛”的人物,確定地說他的“改革”沒有什麼實際的內容。

他的這種重形式、重虛名的改革沒有爭取到更廣大的支持,反而得到的是廣大的反對。

一個原因在於他公然拋棄了自己的家族裡最強有力的支持者王政君,失去了老權貴的支持。

他的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不是依靠將得到利益者去推廣實施,而是依靠將失去利益者去推廣和實施,如何推動得下去?

史書記載,公元2年,全國大旱並有蝗災。當時,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那時,可謂王莽一呼,百官響應啊!可是他做了皇帝之後呢?要知道讓權貴們、官員們出一時之糧之錢容易,讓他們讓出世代之田地談何容易啊!

所有的舉措沒有堅定而有力的跟進者,沒有可行的步驟、方法、策略和調整預案,沒有持久貫徹的執行力,只有拍腦袋的決策和朝令夕改,不失敗才奇怪。

其實通貨膨脹這個問題不是王莽造成的,他身處於通貨膨脹的時期,這從史書上可以看到。據《漢書》記載,王莽上位前的公元七年5月他就進行了幣制改革。他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的改革不追根溯源,只是改改貨幣的版本,後來又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想法很好,不過,從經濟學上說,沒有配套的一系列措施,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他不是商人出生,只靠權貴家族的世襲得到的位置。他沒有經濟學頭腦,也沒有商人的務實精神,只有漢代儒生的虛飾和紈絝的浮誇做派,豈不敗哉!

武則天的父親是商人出身,這樣的家庭薰陶,讓她目標明確,作風務實而精明。她的成功,有偶然,更有必然。

至於因為改換名稱造成的一系列內政和外交上的問題,以及它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自不必說。

一個“新”的舉措,不管外表多光鮮,它一定要讓最廣大的人民得到好處,看到實處,這樣大家才會擁護它。王莽用虛言假語換取了地位,依然想用託古的迷夢把大家騙下去。可惜,老百姓的衣食溫飽不是看著空中的月亮就可以解決的。

王莽的舉措是一個空中樓閣,他就像一個狡猾的政客,給大家畫了一個美妙的大餅,卻沒法兌現。他死後,老百姓割了他的舌頭分而食之,可見大家對他口吐蓮花卻一樣都沒能做好沒做成的憤怒之情到了何等地步!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武則天的無字碑

我在比對《漢書》和《資治通鑑》中對王莽事蹟的表述時,發現它們還是不盡相同的。《漢書》在記錄王莽的行為過程時並沒有完全地貶低王莽,也寫了他的一些客觀的行為帶給儒生的益處,包括了四十八萬人上書請求為王莽加九錫。宋代的《資治通鑑》的表述反而更為審慎,對於王莽為儒生蓋房子這件事,記錄成是王莽的一番說辭罷了。

說到底,王莽在輔助漢王朝這件事情上有多少儒生擁護,那麼在他篡位後就會有多少儒生反對,這是可以預料的啊!

漢朝沒有贏得所有知識分子的心,但確實贏得了儒生的心,這是它後來得以復興的原因之一啊!

而王莽沒有贏得廣大的知識分子的心,反而失去了維護漢統的儒生的支持,也失去了家族長者的支持,更因為他的繁縟虛文偽飾失去了沒有耐心在他的謊言中等待的天下老百姓的心。

他有可以施展抱負的十五年,可是他卻沒有好好用好它,沒有解決民生的任何實質性問題,終究只能是失敗。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

問:此道何道?

曰:此道不虛,不過是民心罷了。

原創:從與武則天的比對談談形式主義漢儒權貴王莽的“新莽”悲劇

春天

想了解更多內容,來百家關注“咫尺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