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浮不打底 野釣中打‘定層’還是比‘打水皮’來的實惠

“有浮不打底”這句話現在很流行,很多喜歡鑽研釣技的釣友總希望把魚釣的很快,出現幾個截口就想著打浮,在自然水域裡能夠打浮的魚種有限,一些中下層的野生魚沒有吃人工投餵飼料的經歷,如果水深超過2米,咱們很難把野生水域中下層的鯽魚鯉魚打到水皮的,如果你選擇打浮,上層的白條翹嘴小鯽中魚頻率會很快,但同時也相當於你放棄了中下層的鯉魚大板鯽。

有浮不打底   野釣中打‘定層’還是比‘打水皮’來的實惠


通常野釣中打浮不如釣定層來的實惠

打浮是競技比賽中一種比較激進的釣法,有點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如果開場就選擇打浮是有很大風險的,一旦沒聚到魚在想改釣底就來不及了,首先你的窩子做的就很遠,底釣是夠不到的,其次比賽時間也不允許釣法有太多的改變。

啥是釣定層

定層也叫深浮是飛鉛釣法的一種,是指把魚控制在某個水層吃餌,離底20公分30公分或者更多,具體根據魚情來定,拋竿餌料入水後到達預計水層不管是否出現吃口都立即提杆,不等不逗,目的就是節省餌料到位時間,主動營造魚兒離底搶食的氛圍把魚釣的更快,還可兼顧中下泳層所有魚體。釣定層針對一些臭底塘,長期投餵動物糞便的肥水塘,青苔或醬層過厚的塘都有很好的效果。

有浮不打底   野釣中打‘定層’還是比‘打水皮’來的實惠


定層要素一 魚情

正常拋竿餌料到位60秒內出現吃口的魚情就可以嘗試定層釣法,離底50公分可以節省6秒左右,這6秒完全可以在進行一次上餌拋杆的動作。如果魚情太慢,5分鐘10分鐘才出一口,則不能釣定層,本來魚密度就不夠,在進行高頻率的拋竿,會造成多餘的餌料沉積,可能會停口。


定層要素二 調漂及線組

調漂要根據魚情快慢,以餌料到位20秒內出現吃口為例,可以不帶鉤調3目,掛上魚鉤就是平水或者負目,正常掛鉤找底後,下拉浮漂的長度就是鉤餌離底的距離,吃口快飛鉛小,吃口慢飛鉛大。魚漂翻身到位時出現的上頂下頓側移停頓都是吃口,而且定層的漂相明顯比低釣的漂相準確清晰。


定層要素三 拋竿及頻率

飛鉛打水皮時把魚聚來以後水面上有黑壓壓的魚等著餌料下水,餌料落哪哪炸水,甚至線組被拉直,稍稍拋歪一點沒關係,而定層則是魚在水下固定的點等餌料下水,所以拋竿落點必須準,否則別玩,窩子做散了魚也跟著散了,達不到搶食的效果。要拋滿杆,頻率快,因為餌料入水超過預定水層魚漂就沉底看不見了,魚漂平水後立即提杆,有人可能會問那我直接散炮聚魚不就完了?不行,因為散餌霧化面積太大,窩子直接就散了,定層的精髓就是固定時間固定的點一直有餌料下落,這樣才會留魚,搶食。

有浮不打底   野釣中打‘定層’還是比‘打水皮’來的實惠


野釣中定層的使用不只針對鯽魚翹嘴白條,比如臨底20公分,一些大個體的鯉魚,草魚,都是目標魚種,定層釣鰱鱅也是最好的例子,手杆浮釣鰱鱅時出口很誇張,但是重魚率太低,底釣鰱鱅時出口又太小,稍有風浪就看不清魚漂的出口了,如果你選擇帶餌調平水釣離底20公分,把鰱鱅聚來以後會出現連續的大頓口,漂相比鯉魚的還好看,也非常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