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邻居最近很是为孩子的社交感到犯愁,原来邻居发现孩子最近很爱抢同伴的玩具,即便自己手里拿着新玩具也会兴趣不减地去抢夺同伴手里的旧玩具。即便邻居出面制止,但是孩子却不以为然。

一天孩子在小区楼下玩的时候看见同伴手里拿着泡泡机,孩子很快被吸引了,于是小跑着过去一把抢了下来。孩子突然的举动把同伴吓坏了,同伴随即哇哇大哭起来。邻居赶紧跑过去道歉安抚,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想着自己家里有好几个泡泡机都被冷落在阳台上,邻居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手里的玩具就是“吃香”?

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一、为什么孩子会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玩具?

在一档明星亲子综艺中,陆毅的女儿贝儿看到黄磊女儿多多怀里抱着狗狗,于是想都没想就一把抱过来,甚至还想要把狗狗抱回自己的家。情商很高的多多,遇到这样的“明抢”也很是无奈,甚至带着哭腔地去向爸爸求助。这条小狗不过是很普通的小狗,为什么就获得了孩子们如此大的青睐呢?

1. 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孩子总是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周围的环境中总是有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即便是自己认识的事物,只要变换了场景或者对象仍然会引起孩子的关注。孩子的心思相较于大人而言更加的敏锐。

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2. 孩子们缺少物权意识

在孩子的成长中物权意识是不断发展起来的,孩子不会区分“你的”“我的”,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的孩子习惯把所有的物品都据为己有,这样的举动让孩子觉得很愉快。

3. 孩子希望获得的关注

孩子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大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孩子会故意做出一些能够引起大人反应的行为举动。孩子并不会对这些行为进行区分,只要能够引起父母的重视,孩子就会乐此不疲。

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二、孩子爱抢玩具,主要是“凡勃伦效应”在作怪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效应叫做凡勃伦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某种物品的消费热情会随着这种物品的销售价格的提升而增长。商品的价格越高,人们的购买欲望越强烈,这其中大有挥霍性消费的特征。

1. “别人手里的玩具更好玩”

这就是典型的凡勃仑效应,孩子们对于属于自己的玩具不感兴趣,但是当玩具到了同伴手里,孩子便会发现玩具身上的很多有趣之处。孩子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获得的玩具对于孩子而言更有趣味性。

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2. “得不到的我就抢过来”

当孩子发现依靠“抢”这种方式可以轻松地实现对物品的占有时,孩子会觉得玩玩具的乐趣变多了。“抢”的过程成了孩子玩玩具的一个环节,并且这个环节增加了孩子对于玩具的兴趣。

3. “别的的玩具我也要”

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对此的心理会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孩子发现别人的手里有玩具,而自己没有时,孩子的内心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于是本着“我也想要有”的心理,孩子做出了“抢”的行为举动。

显然不管孩子是因为哪种原因做出了“抢”的动作,这对于孩子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的社交会因为抢玩具而受到阻碍,所以父母有必要对此给予一定的关注。

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三、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避免孩子抢玩具?

1. 引导孩子意识到“抢”是不对的行为

当孩子的是非观没有形成时,对错在孩子的眼里并无不同。所以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意识到抢东西的行为是错的,这是需要被改正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后,孩子才更加有改正的动力。

孩子喜欢抢玩具,多半是“凡勃伦效应”作怪,父母不妨这样应对

2. 适当地给孩子建立社交规则

蒙台梭利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提到,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父母教育也应该对此有所考量,社交规则的建立使得孩子的行为获得约束,使得孩子更加能够收敛不当行为。

3. 教会孩子主动分享

分享玩具是一个越快的过程,主动分享的孩子更加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当然对于孩子而言,分享并不容易做到,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在分享的学习上。切忌不要勉强孩子,避免产生让孩子抵触的情绪。

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父母有必要教会孩子在社交中的规矩意识,不妨碍到他人才能够获得他人得到信任和喜爱。大家对于孩子抢玩具的做法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儿原创,关注我,每天学习育儿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