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固陵,即今河南準陽西北三十多里的柳林,這兒是當年項羽、劉邦爭雄的古戰場。

諸侯統帥項羽為什麼垓下別姬?弱小的劉邦為什麼能一統天下稱王?王道?霸道?

河南淮陽境內唯一保存良好的固陵紅橋

項羽,下項人,世代為楚將,封在項城 (今河南項城),因而姓項氏。

在項棋上,有楚漢之界。這個界線指什麼?原來指的是淮陽西北30裡的鴻溝。

固陵在哪裡?原來在河南淮陽西北鴻溝附近的柳林。

固陵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是淮陽重要名勝古蹟之一。

下面,我們首先從記載上考證一下固陵。

《史記·高祖本紀》說,劉邦 “引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至固陵不會。”

《地括志》說:“固陵,縣名也,在陳州宛丘縣西北四十二里。”

《河南通志》說:“固陵在陳州西北三十里。”

《太平環宇記》說:“固陵在縣西北三十里,高一丈二尺。按《史記》雲:“項羽南走固陵,即此陵也,今俗呼為谷陵。”

《元和郡縣誌·卷八·河南道·陳州》說:“固陵縣西北四十三里,項羽敗·南走固陵,此也。”

《一統志·卷一七十·陳州府》說:“固陵故城在淮寧縣西北,舊日固陵。”

《陳州府志·卷九·古蹟》說:“藕臺城西北四十里,舊志以為古固陵之地。”“但不知何以名曰藕臺,且其地有鳴馬臺,亦末詳其名之義。”

典籍記載及地方誌書記載,都準確地說明了固陵的位置,在縣城東北。古時“裡”有大小,說的都是一個地方,這就是淮陽縣西北齊老鄉的柳林。

考古學家、博物學家、地方史專家駱祟禮先生,曾多次赴現場進行考察,發現如今的柳林,仍較周圍的地形高出五、六尺,這顯然是歷史上多次黃水氾濫、黃沙沉積的結果。

今柳林之西一里,有一條小河,名曰固陵溝,南北走向,長約十里,北接老運動河,南入新運河。河名以固陵命名。


柳林當地的著名紳士錢延文,號曰固陵居士。連人的名號也以固陵命名。

當地齊老村《齊氏家譜》說:“明洪武間,自刑家溝遷於固陵集北八里許莊。”而齊老村正在柳林北八里。

從考古發掘證明:

1970年11月,柳林北十餘里馬莊,出土的明代戊午年 (公元1558年),“明故處士殷君墓誌銘”記:“萬曆正統間距陳西北迴十里許,嗚馬臺躬相土擇居,遂籍為陳人。”

1970年春,柳林北八里齊老村,出土清康熙四十七年 (公元170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墓誌銘記:“始祖諱剛,自明成祖時卜居陳,數傳榮,遷於城西北固陵遂家焉。”

1983年12月,柳林東一里,出土明萬曆二十四年 (公元1596年)墓誌銘記:“佳城鬱郁,固陵之東。”

不論從文字記載,不論從考古發掘,都說明今淮陽西北的柳林,就是《史記》所說的固陵。

柳林是一座歷史古城,至今號稱三里長街,在1949年以前,還有城門,為磚砌。現存城垣南北長1220米,東西寬240米,是個少有的大寨。南日南寨,北日老寨,中日中寨。南寨有四門,日朝陽,日乾元,日通濟,日保安。中寨有南北二門,日中和,日天一。若寨也有二門,均日忠義,只是加方向之別了。從其規模看,固陵當初相當不小了。

柳林目前殘存的城垣,部分地段殘存有末代瓷片。從南寨西門外一米高的路土斷崖分析,曾歷經兩次黃水,一次為黃沙,次為淤土。由此可以惟斷,固陵在歷史上曾為黃水所淹沒,在宋代又曾經復興過。

至於固陵古城,那就埋在今柳林之下了。這就留給未來的考古工作者研究發掘證明了。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淮陽柳林——固陵之戰《劉邦爭雄》古戰場遺址


今去柳林,思古之幽情,想當年之固陵,環顧柳林之周圍, 望一馬平川之野,透過迷茫之塵霧,可見當年項羽、劉邦數十萬大軍血戰狼煙,數萬將士拼殺的古戰場上,可聞刀槍劍影中的狂呼吶喊。固陵古戰場遺址,留給了後人什麼思索?

項羽一度成為立於眾諸侯之上的三軍統帥,擁軍百萬,卻敗在了曾是一介平民的劉邦手裡,從固陵大戰始,敗走該下,終演“霸王別姬”。項羽不敢見江東父老,自殺身亡。而劉邦卻成了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

毛澤東說:“劉邦之所以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社會生活”,“人民心理”是什麼呢?當我們走柳林,思固陵,目睹固陵古戰場的時候,又作何思索呢?

項羽由於不會用人,又殺人如麻,無仁慈之心,勢力越來越弱;而漢王劉邦的勢力則越來越大。到了汜水一戰以後,項羽的兵力已經很潰乏,糧食已斷。因為項羽扣押了劉邦的父親作人質,劉邦派陸賈說服項羽講和,項羽不理。劉邦又派侯公去說服項羽放人,項羽才答應。楚漢訂立和約,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為漢地,鴻溝以東之地為楚地。項羽同意。於是,楚漢撒兵。

那時候,張良和陳平勸劉邦:“如今漢已有天下的大半,諸侯也都已歸漢,而楚兵處在兵疲糧絕之際,不如在楚兵潰乏無力的時候,趁機攻取。若不利用此機會而放走了楚兵,豈不是養虎為患?”

劉邦採納了張良、陳平的意見,在漢王五年,劉邦出兵追項羽至陽夏(今太康)南停軍,約期會合韓信和彭越共擊項羽。劉邦到了固陵,但韓信和彭越沒有趕到。楚漢兩軍大戰於固陵,漢軍大敗。後來,韓信、彭越援軍趕到,聚於該下,合圍項羽。所以就有了項羽“霸王別姬”一幕,項羽結束了自己壯烈的一生,劉邦一統了天下,這就是漢高祖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