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錦衣衛與東廠是明朝的兩大強力機構,它們充滿神秘感,又是當時叱吒風雲,名震天下的組織。今天這一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關於那錦衣衛跟那東廠之間的恩怨情仇。

要說起兩者的恩怨情仇首先得先談論一下它們各自的出生情況。

作為老大哥的錦衣衛是由明朝第一個老爸朱元璋成立的,要說這朱元璋吧,人家都說特別醜陋,可人家偏偏有本事,一手建起了明朝。

好了,咱言歸正傳。這老大錦衣衛,剛剛成立的時候軍制比較簡單,它只有‘衛’跟‘所’兩個基層單位,每衛轄正規軍士5000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48處。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衛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它的職能就能看出,錦衣衛被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一個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而另一個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跟咱認識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其中名氣最大當屬“大漢將軍”。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而這些人雖然名位“將軍”,可是隻負責在殿中侍立,把皇帝的命令交代下去,兼保衛工作,講得清楚一點,就如同那皇宮大殿上的樁子一般。當然了,這些人肯定不是等閒之輩,一般都是牛高馬大,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從外表上看能嚇死一個老虎也說不定,有大多數不知道明朝底細的人,剛入門就會被嚇一大跳。這也造就了大漢將軍在錦衣衛中自成一營,其規模也有千許人,到明朝末年,因為官僚機構膨脹,其規模增加到5000餘人。至於“巡查緝捕”,這是錦衣衛跟以往朝代的禁衛軍不同之處。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作為小弟的東廠是繼老大哥錦衣衛之後的另一個強力機構,他的老爸是朱棣。朱棣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成立了東廠。東廠由宦官管理,主要職能是‘偵緝、抓人’,剛開始東廠也是這麼做的,後來隨著權力越來越大,東廠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監獄。而這個時候的東廠也是權勢滔天。甚至到了後來,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東廠的組成結構是一名千戶、一名百戶、掌班、領班、司房等等,負責偵緝工作主要是檔頭。東廠的偵緝範圍十分的廣,甚至還能聽審各朝廷大案。重要衙門的材料,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在其偵緝範圍之內。而獲得的情報,可以直接彙報給皇帝。而這一個特權也是老大哥錦衣衛不能擁有的,也就是這樣才間接成就了後期強大的東廠。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東廠的工作人員每天在京城逛來逛去,並不是完全給朝廷辦事情,更多的是收割民脂民膏,常常陷害良民。最後,弄得這個明朝民不聊生。比起自己的老大哥,東廠後來居上,最後還做了自己老大哥的上級。

這兩兄弟不愧同為明朝的大機構,在他們存在期間也鬧出了不少荒唐事,簡直就是禍國殃民。

還是先說老大哥錦衣衛吧,要說這錦衣衛幹了什麼荒唐事呢?這老大哥長衛機構內部特設“詔獄”,專門審理那些非議朝廷和不聽招呼的官民。他們不但殘害忠良,胡作非為,最臭名昭著的,還有他們刑訊逼供的方式,可謂手段酷烈,讓人生不如死。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內設18種刑具,諸如剝皮,彈琵琶,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劇割,斷錐,灌鉛,抽腸,騎木驢,官員們看完渾身癱軟。其中最喪心病狂的就是‘彈琵琶’,先把被行刑的人犯,脫掉衣衫,仰面摁倒,捆綁其手腳,讓肋骨突出,只剩一層皮覆蓋在肋骨上。在人犯兩邊各一人,拿彎刀或利器在其胸肋部,上下來回的割剜,行刑之人用利刃像彈琵琶一樣,用力在人的肋骨上來回“彈撥”'。明朝的刑罰之酷,名目之多,也是創了歷史之最。

老弟東廠乾的荒唐事那更不勝枚舉了。它在後期不僅僅是有18種酷刑,它們比老大哥錦衣衛更加過分,幾乎凡是被抓進監獄的人都會享受過一遍這些酷刑,弄得百姓天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發展。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末的東廠宦官魏忠賢,在明熹宗登位後,開始平步青雲,宦官專政。那個時候舉國上下都被廠衛荼毒,一大批官員子弟慘死監獄,甚至影響國政。

當然了,隨著皇帝更替,錦衣衛也潮起潮落,中間還和東廠互相爭權奪利,以權謀私,天下百姓都籠罩在廠衛的恐怖氣氛下,苦不堪言。

這兩兄弟也不僅僅只會幹荒唐事,它們也是會幹好事的。

老大哥錦衣衛在明朝萬曆年間,日本進攻中國屬國朝鮮,朝鮮支撐不住向大明朝廷求援。明朝出兵援朝,在朝鮮半島和日軍對峙、和談七年之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爭期間,錦衣衛作為直屬皇帝的特務機構,被當作間諜派遣到前線戰場上刺探情報。他們收集和整理的日軍情報非常有用,讓明朝在戰爭中佔得先機,掌握了主動權。後來,日軍元氣大傷退出了朝鮮半島。錦衣衛情報對戰爭的輔助作用作為軍事情報範本一直為人所稱道。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而老弟東廠雖然一輩子都在幹壞事,但是偶爾還是會幹一些好事的,就拿明朝東廠王振來說,他勸朱祁鎮禁止內宮宦官出外採辦,即到地方上徵用物品,減免廣西、廣東、江西等地的“貢品”,這確實“減輕了人民負擔”。其次,在排除異己的同時,王振也大搞“反腐”,楊榮、楊士奇的諸多親信因為貪汙,多被查辦。再者,他還曾於正統十年、十二年兩次在山東、河南清查土地,既增加了國家稅收,也讓諸多失去土地的農民重新安居樂業。

直到明末,錦衣衛跟東廠這兩兄弟才得到應有的處置。

有人曾經說大明朝的滅亡是因為這兩兄弟的關係,也有人說大明朝滅國是因為荒廢了這兩兄弟,但是事實如何,咱們後人也不能全知,這兩兄弟的恩怨情仇也只能讓後人不盡遐想。

無論錦衣衛跟東廠這兩兄弟做過哪些事,他們都是我們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可能去抹滅他們的存在,也不可能改變他們的發展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明朝錦衣衛跟東廠這兩兄弟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完善國家的制度,使國家越來越強大。

錦衣衛與東廠“那些事兒”

或者錦衣衛跟東廠這兩兄弟在他們那個時候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或者它們是那個時候最耀眼的權力機構,但是現在就是現在,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臭名昭著的名聲,更重要的是給我們留下了歷史借鑑,給中華民族偉大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文化瑰寶。

這就是明朝的錦衣衛跟東廠,應運而生的他們只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他們有他們獨一無二的光彩,即使遺臭萬年,仍然不允許我們否認他們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