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才子佳人的戏码,是看客们最喜闻乐见的;王子和公主永远在一起,是看客们最大的愿望。可惜,从文坛众多才子佳人的情路来看,现实似乎并不如大家所愿。

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卓文君虽然熬到了穷小子司马相如飞黄腾达的一天,但也等来了司马相如要抛糟糠纳妾的想法;陆游据说一生都在想着唐婉,可最后唐婉的死和他题在沈园上的《钗头凤》脱不了关系,更别提他在与唐婉和离后不久就再娶妻,一生和对方生下了7个儿女。 而在近现代文坛,让不少看客接受不了的大概是林徽因和徐志摩没能在一起。

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男女主角没能在一起,并没有挡住大家的一颗“八卦”心。大家总是希望能在两人的文字中,找到林徽因和徐志摩曾相爱的证据,于是林徽因最经典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了一首地地道道的情诗。不管林徽因的独子梁从诫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和徐志摩无关。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仔细分析一下诗中的语句,是否真的可能是写给徐志摩的:

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2000年上映了一部电视,名叫《人间四月天》,讲诉的是林徽因、徐志摩、张幼仪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不少观众挺喜欢看。但这部剧,却引起了梁从诫先生的不满。梁从诫一向低调,他明白编剧为了吸引观众需要虚设一些感情戏,唯一令他无法接受,甚至和不惜和众人较真的就是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梁从诫先生表示父亲梁思成曾亲口告诉自己,母亲这首诗是写给他的,这是一首写给儿子的诗,与徐志摩没有任何关系。

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这首诗写于1934年,梁从诫先生出生于1932年,徐志摩于1931年11月身亡。所以如果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则显然是一首悼亡诗。但从诗中明快、爽朗的语境来看,确实不像是怀念故友的。特别是诗中说对方是“希望”,以及将对方比喻将要开放的花芽,甚至用“月圆”来形容对方带给自己的幸福感,怎么看也不像是写给已故之人的。

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但如果将其当成一首写给孩子的诗歌,一切看上去就合理多了。诗的前几句写孩子的笑,他的笑你轻灵天真,给林徽因带来了无限欣喜。而后用“天真”来形容他的样子,他的出生让林徽因感受到了人生的完满。笔者最喜欢的是“雪花后的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这几个自然灵动的比喻,将孩子柔嫩的脸颊写得颇有诗意。最后的落笔,由视觉转为听觉。孩子的闹声,在林徽因看来就似燕子在梁上的呢喃声,不但不觉得烦躁,反而让她感受到了爱、暖和希望。

不得不说,林徽因确实是一个极有天赋的诗人。这首诗连续运用多个巧妙的意象,想象力丰富,语言却不拖沓,充满着乐律之美。此诗问世后,风靡了80多年,受到不少文坛名家的推崇,很多读者更是因这首诗爱上了林徽因。  

为何不管林徽因儿子怎么解释,很多人就是不信这首诗与徐志摩无关

梁从诫先生之所以会为这首诗和众人较真,是因为他尊重母亲,既然母亲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他自然要告诉所有人。而很多人不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内心是希望看到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后仍不忘旧情,事实上林徽因确实一直以一位友人的身份,怀念着徐志摩,这一点从她写的悼亡诗《别丢掉》中就能看出来。另一方面,很多人是觉得作为一个儿子,从梁先生的角度来说,他肯定是不愿意看到母亲和徐志摩有任何关联的,所以他说的话不一定可信。但事实上,梁先生在北大学的就是历史系,他是不太可能不尊重已发生的事的,从他《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一文中来看,他描写母亲生前的事是极为客观的。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提到母亲的众多追求者,梁先生也笑着表示:母亲这么优秀的人,没人追求才奇怪。

综上,虽然对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目前有不少人当它是首情诗,但笔者却认为它应该是林徽因写给儿子的。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