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培养内心世界自由的人

中大附中:培养内心世界自由的人

(来源:羊城晚报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副校长严钦熙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内心世界自由的人、有尊严的人。”

他希望中大附中培养出的人是:“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福祉,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方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关注社会变化、推进社会发展。”

“国旗下的讲话”人人可参与

很多人知道中大附中考试成绩厉害,但都不知道他们“国旗下的讲话”更厉害。这个学校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每个学生都可申请上讲台,讲任何话题,不需要看老师眼色说话,只要讲出真实想法和思考。

任何学生,无论是不是班干,只要申请,就能去排队争取机会,每周两个名额。

讲什么?从世界大事到鸡毛蒜皮,再小的题目也不会被嘲笑;可以反省自己、批评他人,上至校长下至同学,谁都能评价吐槽。

学生们讲过什么主题?为“王者农药”鸣冤、我喜爱的球星、篮球与学习的兼容、同学的孤立和被孤立、明星的私生活跟我们有关系吗、从榆林孕妇跳楼事件想到的、对校园欺凌的思考、“亲亲相隐”对吗……

有一年的校园开放日后,一位参观人士在微博上批评了附中的课堂质量。校友们当即群情激愤,在校生和毕业生都去该微博下评论,有的摆数据讲优势,有的人身攻击骂博主,论战升级。

随之而来的周一,一位高一同学国旗下的讲话主题就是“我们的热爱与理性”:“爱我们的学校,但是不要爱得偏执,要爱得理性,爱得有风度。读书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让人学会思考。”

“刷手机时代”保留剪报栏

中大附中有一个地标——博学楼一楼的剪报栏,这里是学生上下课必经之地,每天有三四百学生会停留细看,没有任何强制或命令。

学生喜欢看的原因是:真实、有冲突、引发思考。剪报内容有:“校长暴力剪发”暴露人本教育之缺、绝对“孝道”有悖人性、“愤青”有什么问题、“暖男”是一种什么生物、有时候愚蠢也是一种道德缺陷、最严校规减少成长机会、境外旅游“买买买”就是不爱国?劝君不要造“学霸”……

中大附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严钦熙是有名的“剪报校长”,9年来每天花费30-90分钟坚持“剪报”,为的是让学生接受社会信息冲击、学会理性思考。

“人的思维成长是一个渐进过程。学生需要适当地接触、了解社会,而学校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严钦熙说,学生使用手机,可能会更多关心新潮、流行的东西,比如明星动态、体育赛事、穿着打扮等。信息量少时,人容易恐惧;信息单一时,人又容易偏执。“学生早晨、中午、晚上、课间,或者上下楼、打完球、吃过饭、准备放学回家,任何他们自己能支配的时间,都可以来看剪报。而没空的或者不愿意来看的,也不需要有任何负担。”严钦熙如是说。

不扩张,只做小而精的学校

在众多扩建分校、修建美丽宽敞新校区的名校中,中大附中一直安守新港路的一亩三分地,全校只有五栋楼,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只有16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小而精学校。如果不是中大教工子弟上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严钦熙倒是觉得“这样的办学规模最合适”。

从国旗下的讲话到剪报栏,都体现了中大附中的教育企图:希望学生精神世界丰富,具有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具有一定的判断力、辨识力。

“教育不等于升学率,教育是造就人。”严钦熙说,中大附中的培养目标是,“体魄健康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学业精进,独立思考,具创造力”,说到这里,他特别停顿指出:“注意不是学业优良!我们强调态度,独立思考,有创造力。理性、常识、科学精神和批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