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野生牛蒡根茶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牛蒡根


中藥材野生牛蒡根茶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大辭典》:牛蒡根

拼音Niú Bànɡ Gēn

別名惡實根(《別錄》),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義》)。

出處《藥性論》

來源菊科植物牛蒡,10月間採挖2年以上的根,洗淨曬乾。

性狀根呈紡錘狀,肉質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皺紋,內呈黃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性味苦,寒。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分類草藥性》:"味甜,性剛。"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苦澀,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功能主治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①《別錄》:"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

②《藥性論》:"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能拓一切腫毒,用根、葉少許鹽花搗。"

③《唐本草》:"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症瘕,冷氣。"

④《本草拾遺》:"浸酒去風,又主惡瘡。"

⑤《分類草藥性》:"治頭暈,風熱,眼昏雲翳,耳鳴,耳聾,腰痛,外治脫肛。"

⑥《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傷暑。"

⑦《四川中藥志》:"治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敷、熬膏塗貼或煎水洗。

複方①治熱攻心,煩躁恍惚: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為三服。(《食醫心鏡》)

②治頭面忽腫,熱毒風內攻,或手足頭面赤腫,觸著痛:牛蒡子根洗淨爛研,酒煎成膏,攤在紙上,貼腫毒,仍熱酒調下,一服腫止痛減。(《斗門方》)

③治反花瘡,並治積年諸瘡:牛蒡根熱搗,和臘月豬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熱腫: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頭暈痛:牛蒡子根四兩,老人頭(酒洗)一兩,熬水服。(《重慶草藥》)

⑥治熱毒牙痛,齒齦腫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搗汁,入鹽花一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塗齒齦上,重者不過二、三度。(《聖惠方》)

⑦治痔瘡:牛蒡子根、漏蘆根,嫩豬大腸服。(《重慶草藥》)

⑧治癭:鼠粘草根湯洗,細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劑。(《救急方》)

⑨治耳卒腫:牛蒡根淨洗細切,搗絞取汁一升,於銀鍋中熬成膏,塗於腫上。(《聖惠方》)

⑩治虛弱腳軟無力:牛蒡子根燉雞、燉肉服。(《重慶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藥材野生牛蒡根茶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華本草》:牛蒡根

拼音Niú Bànɡ Gēn

英文名Great Burdock Achene, Root of Great Burdock

別名惡實根、鼠粘根、牛菜

出處出自《藥性論》。《本草拾遺》:惡實根,蒸,暴幹,不爾令人慾吐。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ctium lappa L.

採收和儲藏:10月間採挖2年以上的根,洗淨,曬乾。

原形態牛蒡 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壯,肉質,圓錐形。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帶紫褐色,有縱條稜。基生葉大形,叢生,有長柄;莖生葉互生;葉片長卵形或廣卵形,長20-50cm,寬15-40cm。先端鈍,具刺尖,基部常為心形,全緣或具不整齊波狀微齒,上面綠色或暗綠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絨毛。頭狀花序簇生於莖頂或排列成傘房狀,直徑2-4cm,花序梗長3-7cm,表面有淺溝,密被細毛;總苞球形,苞片多數,覆瓦狀排列,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鉤曲;花小,紅紫色,均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先端5淺裂,聚葯雄蕊5,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葯黃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圓盤狀,著生短剛毛關冠毛;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灰褐色,具縱稜,冠毛短刺狀,淡黃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性狀性狀鑑別 呈紋錘形,肉質而直立。皮部黑褐色,有皺紋,內呈共同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化學成分含愈創木內酯類化合物:牛蒡種噻吩-α(lap-paphen-a),牛蒡種噻-b(lappaphen-b)[1]。又含硫炔類化合物,牛蒡酮(arctinone)a、b,牛蒡醇(arctinol)a、b,牛蒡醛(arctinal)、牛蒡酸(arctic acid)b、c,牛蒡酸b甲酯(methyl arctate b)-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11E)-1,11-tridecadien-3,5,7,9-tetrayne],(3E,11E)-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3E,11E)-1,3,11-tridecatrien-5,7,9-triyen],(3E)-3-十三碳烯-5,7,9,11-四炔-1,2-環氧化合物[(3E)-3-tridecen-5,7,9,11-tetrayne-1,2-epoxide],(4E、6E、12E)-4,6,12-十四碳-8,10-二炔-1,3-二乙酸酯[(4E、6E、12E)-4,6,12-tetradecatrie]-8,10-二炔-1,3-二炔-1,3-二乙酸酯[(4E,6E)]-4,6-tetradecadien-8,10,12-triyn-1,3-diyl diac-etate],(4E,6Z)-4,6-十四碳二烯-8,10,12-三炔-1,3-二乙酸酯[(8Z,15Z)-十七碳-1,8,15-三烯-11,13-二炔[(8Z,15Z)-heptadeca-1,8,15-trien-11,13-diyn][3]。(S)-12,13-環氧-2,4,6,8,10-十三碳烯-3,5,7,9,11-五炔(1-tridecen-3,5,7,9,11-pentayne)[4]。根中的揮發性成分有:去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 lactone),去氫二氫木香內酯(dehydrodihydrocostus lactone),3-辛烯酸(3-octenoic acid),3-已烯酸(3-hexenoic acid),2-甲基丙酸(2-methy propionic acid),2-甲基丁酸(2-methylbu-tyric acid),2-甲氧基-3-甲基吡嗪(2-methoxy-3-methylpyrazine),苯乙醛(phenyacetaldehyde),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烯(caryophyllene),1-十七碳烯(1-heptadece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等成分[5]。還含多種揮發性有機酸[6],此外,還含α,β-香樹酯醇(α,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φ-tarax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7]。

藥理作用1.促生長作用 牛蒡根製備的天然食用纖維(di-etary fiber.DF),不同比例地加入含有中毒劑量的莧紫(ama-ranth)的基礎飲食中,喂飼斷奶大鼠,結果使大鼠成長加速,並超過單用基礎飲食組大鼠[1]。

2.其他作用 用二氯甲烷和乙醇,從朱蒡根中分離得抑制腫瘤生長的物質[2]。此外,還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3]。

性味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歸肺;經心

功能主治散風熱;消毒腫。主風熱感冒;頭痛;咳嗽;熱毒而腫;咽喉腫痛;風溼痺痛;症瘕積塊;癰癤惡瘡;痔瘡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搗汁;工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熬膏塗;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拾遺》:“惡實根,蒸暴幹,不爾,令人慾吐。”

各家論述1.《別錄》: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

2.《藥性論》: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能拓一切腫毒,用根、葉少許鹽花搗。

3.《唐本草》: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症瘕,冷氣。

4.《本草拾遺》:浸酒去風,又主惡瘡。

5.《分類草藥性》:治頭暈,風熱,眼昏雲翳,耳鳴,耳聾,腰痛,外治脫肛。

6.《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傷暑。

7.《四川中藥志》:治疥瘡。

摘錄《中華本草》


中藥材野生牛蒡根茶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牛蒡根的功效與作用

1、排毒防癌

排毒防癌是牛蒡根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這種物質可以促進人體內腸道蠕動,縮短排便時間,而且它能清除人體腸道和血管中積存的膽固醇,可以預防毒素在人體內堆積,對人類高發的中風與癌症都有明顯預防作用。

2、健腦益智

牛蒡根中含有多種人體正常代謝時必需的氨基酸,它還含有一些天然磷脂和微量元素鋅與鎂等營養成分,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以後,都能直接作用於人類的大腦,可以促進腦細胞再生,也能提高腦細胞活性,它既能促進智力發育,又能提高記憶力,經常食用健腦益智的功效特別明顯。

3、預防高血壓

平時多食用一些牛蒡根可以預防高血壓,因為它含有的揮發油和粘液質以及咖啡酸和綠原酸等營養成分,都能直接作用於人類的血管,能增強血管韌性,也能擴張血管,提高血管通透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壓升高。

牛蒡根的食用禁忌

牛蒡根適量食用對人類身體大有好處,但禁止過量服用,不然會誘發上火。另外牛蒡對女性內分泌還有一定的影響,那些處於月經期的女性禁止服用牛蒡,不然容易出現月經不調。平時服用牛蒡時最好把它加熱以後再食用,如果食用生冷的牛蒡容易讓人們出現腹痛與腹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