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今日看點:“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隋失其鹿,天下逐之。李淵是幸運的,僅僅家裡的三個兒子,就已經是很多勢力夢寐以求的創業人才。從這個角度看,李淵勢力可以說是遊戲開局就被送了神器,而且一送還是一套。然而,李唐的權力分配製度,在李淵時代,並不健全。甚至於可以說,混亂的權力分配製度是玄武門之變這一唐初政治大事件的第一張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玄武門遺址

《資治通鑑》裡記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住在禁宮的皇帝李淵、住在東宮的太子建成、住在承乾殿的秦王世民和住在武德殿齊王元吉,一族四家,在已經建國的情況下,四家人串門不論白天黑夜沒有一點妨礙(“晝夜通行,無復禁限”)。李淵三個掌握實權的兒子,出入李淵住所,也是騎乘馬匹、攜帶武器,“相遇如家人禮”,一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富貴不忘本的好風尚。然而《資治通鑑》開篇“三家分晉”,司馬光就很嚴厲地指出在權力的遊戲中“名分”二字的重要性。大位已定,儲君已立的情況下,繼續“如家人禮”顯然不是什麼好事。既然已定尊卑,那麼權力的行使就必須有個高低的說法。雖然骨肉親情讓位於權力地位看似無情,其實這樣的無情的背後是一種保護,否則,權力的衝突必將把叢林法則抬出來,導致更加無情的後果。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李世民

果不其然,上位者如家人,在權力體系中導致的結果並不是其樂融融,反而是苦了下面的具體辦事部門,太子齊王秦王一般齊,皇帝似乎也沒有要把兒子和自己分個高低的意思,下面辦事員幾頭都不敢得罪,怎麼辦?於是乎,有關部門找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哪家命令先到,我先按哪家的辦,先來後到,生米變成熟飯,那就怪不得我們辦事的,你們父子之間掰扯去吧(“太子令、秦、齊王教與詔敕並行,有司莫知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不久之後,這種混亂的狀況,就在李世民和他的父親的權力關係之間,挖開了一道縫。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李淵獻陵

冊封天策上將,帝王失敗的賞賜

歷史的經驗一次又一次證明,“功高震主”四個字以及隨之帶來的處理功臣問題在權力高度集中的體系中,是一種無可逆轉的客觀規律,不以最高領導人的氣度、格局為轉移。而從實踐來看,大體上只有以劉邦為開創者的“把功臣殺光就沒有知道他們立過功”和以趙匡胤為開創者的“把實權擼乾淨就沒有人能威脅我”兩種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李淵顯然不是這種人。論能力,李淵顯然在開國集團這一批人中並不是頂尖拔份的;論功勞,他兒子李世民連破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勢力可以說開國集團中功勳人無出其右,李淵完全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建樹。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趙匡胤

偏偏李淵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他曾經對自己的宰相裴寂說:過去建國的帝王都是起身行伍,親冒矢石,才把天下打下來,而我無為而治卻躺贏,這水平不知道比前人高到哪裡去了。不得不說,李淵這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實獨樹一幟。獨樹一幟的“三觀”,為李淵開闢了一條新的解決功臣問題的路,只管封賞就好了。李淵有如此認識,自然不會覺得李世民連破王、竇兩大實力集團的業績會對自己皇帝的最高權威有何衝擊、動搖。但另一方面,打下洛陽,讓唐帝國徹底走向大一統帝國是不爭的事實,作為戰役領導人的兒子李世民,有功不賞顯然不合適;二者相加,李淵最後的封賞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只在小說裡有的歷史。

李世民,被特別加封了一個李淵創設的“天策上將”官職,位在所有王公之上。同時李世民兼任中央政府“三公”裡的司徒,地方上兼著陝東道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通過京杭大運河實際掌控了江南。秦王還另開天策府,可以任命屬官屬吏。李淵還依然覺得嫌不夠,又賜了李世民三個鑄錢爐,任意鑄錢。這種封賞,也只有在後世的小說中所謂平分天下“一字並肩王”上,能夠約略一睹風采。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開元通寶

然而這種封賞或許彰顯了李淵的父愛,卻極大地摧毀了權力體系內部的秩序。李世民在中央有行政實職,在地方不僅有實權還有廣袤的轄地,天策府自置屬官給了所有李世民集團骨幹成員名正言順的地位和待遇,三個鑄錢爐則讓李世民徹底完成了財務自由。李世民自己敢要不敢要的東西,李淵一股腦地合法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從這一刻開始,李世民不僅有實力,而且有資格和太子叫板,為之後打下了堅實的實力基礎和法理基礎。權力是一種毒藥。而野心,是一點一點生長出來的。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李世民

枕頭風和小報告,潘多拉魔盒的打開

對李淵來說,他和自己兒子李世民之間嫌隙的最初產生,現在來看,也是那麼的充滿著普通家庭的味道,更加證明,相比於帝王,李世民這個爸爸,更像一個家產全國第一的富家翁。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矛盾的產生,《資治通鑑》提了這麼幾件事:

  • 1.李世民和自己爸爸的嬪妃的關係,非常之不好。所以這些嬪妃,都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壞話。
  • 2.李世民不給自己爸爸的嬪妃們的親屬開後門安排工作,還拒絕這些小嬪妃們從洛陽拿戰利品。小嬪妃們又集中說了一批李世民壞話。
  • 3.李世民封了一部分田給淮安王李神通(李氏家族的人,也是功臣),一個叫張婕妤的李淵妃子也看上了這些田,張婕妤的爸爸拿著李淵的手敕去找李神通要,李神通拿出李世民的手令來懟了回去,李淵聽了大怒,把李世民訓了一頓。

這個事情只從性質來說,是《資治通鑑》裡提到的李世民和李淵矛盾最初爆發的諸多因素中最嚴重的一件事,也是上面提到的令出多門帶來的嚴重後果。假設政治生態不是“教與詔敕並行,有司莫知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這種奇葩現狀,李神通斷斷不至於幹出拿著藩王手令懟天子聖旨的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資治通鑑》的記敘看,李神通懟完張婕妤她爸,張婕妤除了再回去找李淵告狀發洩怒火以外,天子聖旨並不能對淮安王李神通產生強制性法律效力。李淵除了訓了李世民一頓外加和老友裴寂抱怨一下自己兒子不聽話以外,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表示。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資治通鑑

  • 4.李世民一天到晚懷念自己親媽,每次看到自己老爸和一堆嬪妃歡樂就臉色難看甚至哭給李淵看。李淵對李世民這種擺到臉上厭惡嬪妃順帶噁心自己的行為極為討厭。這批嬪妃在和李淵交流時明確指出:李世民這麼討厭我們,老頭子你死了我們怎麼辦?你的那些沒成年的兒子怎麼辦?反正我們覺得在李世民手裡我們都活不起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你看跟我們關係很不錯,為人也仁義。他們倆上位,我們能有個好的晚年。話挑明瞭,老頭子你自己掂量著辦吧。

這次談話所涉及的問題單從性質上說完全不能和拿著藩王手令懟聖旨的索田事件相比,所謂李世民做皇帝后先帝嬪妃“無孑遺”更是一個純粹對未來進行推測的說辭。但這次枕頭風引發的後果卻嚴重到令人難以想象。《資治通鑑》記載,李淵從此對待李世民日益疏遠,對待李建成、李元吉日益親密。其中曲折,耐人尋味。

“玄武門之變”的“藥引”,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他不是個好皇帝

唐代宮女

縱觀這些小報告,其實對李淵來說,絕大多數並不涉及皇權尊嚴問題(除了那份田畝分配手令),但這些小報告枕頭風厲害的地方在於,緊緊抓住了李淵心中的軟肋,對家人和家庭關係的重視。而對李世民來說,他對自己眼中小人物的輕視乃至厭惡,最終成為了和自己父親之間關係的第一道裂痕的源頭之一。

總結:

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很多最後不可收拾的怨仇,往往就從一份又一份小報告開始。小報告、枕頭風,日積月累,眾口鑠金。對於任何人來說,與人相處,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合夥創業,齟齬和誤會更是不可能避免。或許李世民並沒有想多,只是隨性而為,但是李淵看在眼裡,經過身邊人小報告加工,於是不滿和怨氣被指數放大。那些曾經的誤會、分歧和違逆,在有色眼鏡之下,都成為了無法原諒的罪狀,最終形成了和自己兒子之間不可彌合的裂痕。從這時開始,玄武門的空氣中,血腥味開始聚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