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大山里的残疾老师,代课16年,历经失业、再就业,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残疾,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但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河北省井陉县测鱼镇石门村的康建军,他身残志坚,用“一身残疾骨,拓出了幸福路”。

康建军14岁时上树摘柿子摔伤了胸椎,家庭贫困的他直到17岁时才去县里的大医院看病,病情的延误至今让他父母心存愧疚,提起此事便心疼的掉眼泪。如今,胸椎变形让他胸骨突出、驼背严重,他的身高也因此不足1米6。村干部为了照顾他,在2001年,让他当了一名代课教员,这一干就是16年。

井陉大山里的残疾老师,代课16年,历经失业、再就业,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他初来教学,很多学生会在背后说他“驼背”,“身体异形”也让很多学生害怕躲避他这个老师,有学生告诉了康建军,他听了笑笑说“没事,老师不怕别人说”,回家后他却为此难过了整整一天。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这是康建军教学的座右铭。孩子们在与他的日益接触中,渐渐喜欢上了这位“残疾”老师。在当地提到“康老师”,没有学生家长不知道的,就连街边修鞋的师傅都知道,“康老师教书确实不错。”大家对他的认可让他感觉很欣慰,也备受感动。“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尽心把工作做下去,一辈子在教书中体会快乐。”

他深知“教育不光是‘备课’,更要‘备人’,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教的班级,学生们各个出色,每天把学校教室和操场打扫的干干净净,水缸里的水永远是满满的。

井陉大山里的残疾老师,代课16年,历经失业、再就业,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康建军带的第二届学生,他从一年级教起,一直送入初中,这个班在全镇考试中永远保持在第一名或第二名。后来这15名学生中,13名考上了大学,2名考上了中专。一说起这些,康建军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于他来说,这些孩子是他一生的骄傲。

为了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只要学生在全镇考试得前三名的,他都用自己的工资买奖品奖励学生。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也会拿出他那微薄的工资帮助他们,要知道他最初的工资只有70.5元,到后来也只有120元,他都全部花到了学生身上。

他是想着要在教育岗位上奋斗终生的,谁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年轻人都往城里跑,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各村的学生陆续都集中到镇里上学了,2013年的教师节,康建军的教学生涯就此终结。为了生存,他先后跑过买卖,给城里来村里搞夏令营的学生做过饭,搞崖柏雕刻。

那些年为了他的学生,他没想到要攒钱,甚至放弃了到省城某厂当会计的机会,而今,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镇村把他定成了贫困户。

康建军最大的欣慰是,他的学生没有忘记他,经常给他写信,寄来慰问品,来家探望他,每当这时,康建军就觉得很自豪。

井陉大山里的残疾老师,代课16年,历经失业、再就业,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好在,国家没有忘记他,残联为他办理了残疾人低保,村里没有忘记他,2015年,村里办起纯净水厂,让他当了一名搬运工。努力上进的他在工作之余,刻苦自学,当上了厂里的技术员,现在康建军已经脱贫,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当记者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42岁的康建军腼腆地笑了笑说“想找一个老伴”。愿他的愿望早日实现。

井陉大山里的残疾老师,代课16年,历经失业、再就业,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本来就是一本日记,精确地记录着每一个美丽的精彩和瞬间。只是没被更多的人熟知、理解和发现。不管是残疾人或是正常人,我们都要面对现实的挑战和磨难,不要让可怕的灾难浇灭了我们的追求和梦幻。虽然我们无法掌握自己的生与死,但有能力更好地安排每一天,只要你是一艘起航的船,就离梦想不远,不要顾及前方的路途是崎岖还是平坦,你只要扬起飞翔的帆,就一定会实现梦想,让漂泊的心停靠在温馨的港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