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堂你會聽到關於舍利的傳說,什麼是舍利,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舍利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在佛堂你會聽到關於舍利的傳說,什麼是舍利,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一直保持火化的喪葬傳統,而中國古代卻一直講究“入土為安”,所以佛教“舍利子”多出現於印度。佛教強調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關,普通人火化後一般沒有舍利子,往往越是高僧大德,火化後越能得到更多的舍利子,這也恰恰證明了這名僧人的功德修為。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通常會把舍利子藏在容器中,然後埋在地下,這種藏舍利子的容器被稱為“塔”,這也是中國佛教舍利塔的來源。


在佛堂你會聽到關於舍利的傳說,什麼是舍利,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舍利子的顏色和形狀可以說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如紅、綠、黑、白、等各色均有,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翡翠、瑪瑙,更有像鑽石一樣褶褶閃光,讓人頂禮膜拜。近代以來,佛教徒和科學家一直爭持不休,眾說紛紜,佛教信徒普遍認為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燻修而自然感得,民間也流傳認為,人久離淫慾,精髓充滿,會生成堅固的舍利子。根據現代科學,舍利子肯定不是依靠修行所得,但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是長期素食。僧人由於長期食素,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在身體內不斷沉積,最終形成結晶體。反對的人認為,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素食者,但並無舍利子出現。

二是骨骼殘餘。人的骨骼尤其是牙齒在火化的時候會發生化學反應,重結晶產生了晶瑩剔透的舍利子。科學家對舍利子進行了化驗,發現了人體骨骼的成分。

三是身體結石。膽結石的化學成分鈣質,在高溫下會變成粉末,更何況患有腎、膽以及膀胱等結石的人都會劇痛難忍,而那些得道高僧顯然個個安詳自在,鮮有惡疾纏身。

關於舍利子的形成,還有很多說法,如在高僧火化過程中添加了黏土等礦物質、高僧隨身攜帶佛珠寶石或信徒的供奉品、傳統木柴燃燒產生結晶等等。更多人認為是僧人長期食素節慾導致身體結石嚴重,但依據現代科學,最可靠的形成原因是,舍利子是骨骼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所致,是磷酸鹽、鋁硅酸鹽、硅酸鹽等多種礦物的共融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