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個“特別”的清明節


2020年:有個“特別”的清明節


2020年:有個“特別”的清明節


2020年:有個“特別”的清明節


昨晚子夜,好友發來有關清明節的詩歌,我才突然想到:明天就是一個“特別”的清明節。

孫老的詩詞如下:

和六一居士

江城三月幾如塋,

杜宇花開血色增。

日見生靈成數字,

夜聞數字哭生靈。

伯牙琴斷知音絕,

黃鶴影空畫閣清。

唯有穿城兩江水,

長流雙淚祭清明。

六一居士原韻

新堆黃土化墳塋,

無數冤魂近日增。

原本健康享世界,

忽逢瘟疫變亡靈。

妻離子散家殘破,

嗣斷根絕門冷清。

庚子寒食何感受?

唯獨血淚祭清明!

庚子清明

2020.4.3

另一朋友在其新浪微博“蕉竹園聽雨”上發表詩詞:

《鶯啼序 黃鶴樓庚子清明祭》

巍巍鶴樓聳構,傲千年荊楚。

上蒼昊、飛閣流丹,御雲欲去揮羽。

下臨地、襟江帶水,通衢九省舟車聚。

對楚天極目,憑闌胸臆何抒?

馳婺群巒,循勢銜遠,隱約淹翠樹。

霧汀渚、迢遞縈迴,朦朧煙水翔鷺。

俯雄州、紅塵紫陌;窺井邑、歌紈金縷。

歷滄桑、風月無邊,英雄無數。

霸王義舉,天下喝呼,滅秦楚三戶。

燒赤壁、公瑾英武。風起雲湧,浪擊天涯,共和帝除。

軍旗獵獵,兵戈浴血,雄師百萬驅強虜。

泣鬼神、屈子離騷賦。

青牛遁騎,老子遺世華章,莊周更留玄著。

流年冠毒,人禍天災,釀世間悲緒。

祭春日、闃門悽處。

寂寂銷魂,杜宇聲聲,櫻花淚雨。

陽春白雪,高山流水,令微化鶴喟然語:

冢累累、不如歸仙侶。

悵惆芳草萋萋,殘照霞暉,大江東去。

兩個朋友清明祭詞,不僅文采斐然,且關切社會發自肺腑之深。

讀完,不禁想到:清明這天全國是否該有個重大悼念活動?

果然,一早,新聞報道:國務院發佈重要公告,4月4日上午全國下半旗,十點起鳴笛三分鐘,全民哀悼在這次疫情中死難的骨肉同胞,全天禁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這不僅是對中國已經因患新冠肺炎病毒死亡的3300多人進行沉痛哀悼,也是對全球因患同此病毒而死亡的5萬多人表示沉痛哀悼!

這是人類進入21世紀第20個年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非常慘烈的重大疫情。它考驗人類面臨重大生存危機的應變能力和免疫素質。也是測試世界各國應對全球危機的共治協調機制。

痛中思痛!這次全球疫情大爆發,不僅對人類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脅,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的失業人群已經達到近1000萬,一些國家也開始實行“封城”措施。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重大厄難,人們在沉痛哀悼中也會不禁沉思:這樣的人類災難,事先能否避免?或者能控制在爆發的初期,不讓其恣意蔓延?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清明,叄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此時,太陽直射點向北迴歸線的繼續前進。日照時長的增多和太陽高度角的增大,以及春風的徐徐而來,帶來的正是一個生機勃發、清潔明淨的人間四月天。

有大學同學發帖子說:這個清明,所有的紛爭能否消停?引用兩位名人的名言:

我們通曉地球到星辰的廣袤空間/卻在地面到骨頭之間迷失了方向。——辛波斯卡《萬物靜默如謎》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沃爾特·薩維奇·蘭德《我和誰都不爭》

作者希望:這個清明,拿什麼告慰逝者?眾生喧譁歸一處,萬物靜默為一聽。

我曾經在2017年4月1日寫過《愚人節與清明節的時空交幻》小文。2008年4月11日寫的一篇小文“乾乾淨淨辦事與政治清明”。如今2020年,處於百年一遇的重大疫情中,在清明節中,我始終還堅持除了全民哀悼,更首要的是追求全人類的“政治清明”。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普及及深化中,社會信息的公開透明,政府治理素養的公正清明,才是人類團結起來共同戰勝疫情的首要支撐。

今年的疫情,也拉大了不同人群“三觀”的差距及分歧。極左思潮的甚囂塵上,他們往往習慣於貼標籤、歸類,把不同意見的人,予以惡毒的人身攻擊,或惡語謾罵。如何看待方方的日記?我和朋友交流說:第一看其是否真實,第二是否感人,第三能否振奮精神,即使有一些悲劇一面,但能從悲憤中覺新,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

所以,對待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尤其是全人類的命運,我們一定要有“地球村”的意識,要有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方式。衡量一個人、一個機構是否具有良知和情懷,人性、童心和高興,這三種基本的素質是現代人所必需具備的。

社會還是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以人生哲學作為精神意念的。今天的日本《東方新報》摘要刊載了我前天的拙稿“賞春、櫻花和疫情”,談到文旅產業或許是“後疫情”率先恢復的產業之一。今天與一些企業家聊談,對於健康科技前沿技術的關注更引起我的興趣。

圍繞“生命、生態和生活”的大健康產業,追求“平衡、平靜和平凡”,或許也是“後疫情”人們所期望的新人生觀內核。

2020年4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