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單用激素可以治療膜性腎病嗎?

一、膜性腎病定義與特點

膜性腎病(MN)是以腎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細胞下免疫複合物沉積伴GBM瀰漫增厚為特徵的一組疾病,一般不伴有腎小球固有細胞增殖及局部炎症反應。

發病男女比例約為2:1,好發於成人,發病高峰為40-60歲。約70%患者表現為腎病綜合徵,其餘的30%患者則表現為非腎病範圍的蛋白尿。近年來,IMN發病率逐年上升,IMN患病率在各年齡段都呈上升趨勢,在原發性腎小球疾病(PGN)中構成比明顯增多。

膜性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單用激素可以治療膜性腎病嗎?

在原發性腎小球疾病(PGN)中構成比明顯增多IMN

膜性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單用激素可以治療膜性腎病嗎?

IMN患病率在各年齡段都呈上升趨勢

膜性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單用激素可以治療膜性腎病嗎?

特發性膜性腎病有較高的自發緩解率,為了避免免疫抑制治療帶來不必要的損傷,目前國際公認的指南是根據危險分層來確定治療方案的。

膜性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單用激素可以治療膜性腎病嗎?

1、低危組:在6個月的觀察期內,24小時尿蛋白持續低於4g/天且肌酐清除率穩定在正常範圍。

對於低危患者,建議保守治療(RAS阻斷劑等非免疫治療),且持續觀察而不是開始免疫抑制治療。這些患者應該每三個月複查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血肌酐及白蛋白等,持續2年時間,再評估病情,決定治療方案

2、中危組:24小時尿蛋白在4-8g/天之間,持續6個月以上,肌酐清除率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持續6-12個月以上。

①、治療方案選擇對於6個月的觀察期內患者尿蛋白持續不下降的患者,應該開始免疫抑制治療,不應該持續觀察對於6個月觀察期內,患者尿蛋白有下降,但是仍然在4g以上的,建議開始免疫抑制治療,而不是繼續觀察

;有些特殊的患者因為免疫抑制治療的副作用,可以繼續觀察,而暫緩免疫抑制治療;

②、如果開始免疫抑制治療,建議首選以細胞毒藥物(如環磷酰胺)為主的方案或者鈣調酶抑制劑為主的方案(包括環孢素和FK506),兩種治療方案都聯合糖皮質激素;而不建議糖皮質激素單藥治療或者其他治療方案。對於是先選擇細胞毒藥物為主的方案還是鈣調酶抑制劑為主的方案,目前沒有定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比如,在年輕女性想要懷孕的患者可能首選鈣調酶抑制劑為主的方案;

3、高危組:24小時尿蛋白在3個月內持續在8g/天以上,和(或)肌酐清除率下降(腎功能下降考慮為膜性腎病所致),或者在3個月的觀察期內肌酐清除率下降(考慮為膜性腎病所致);

①、對於高危組患者,應立即開始免疫抑制劑治療,而不是繼續觀察

②、對於因為血肌酐升高而被定義為高危組的患者,建議激素聯合環磷酰胺的治療方案;而不應該用鈣調酶抑制劑或者其他治療方案。但是對於需要避免細胞毒性藥物的副作用(比如育齡期女性)時,可以使用激素聯合鈣調酶抑制劑的治療方案;

③、對於其他高危的患者尿蛋白很高但是腎功能穩定的患者),建議細胞毒藥物為主的治療方案或者環孢素為主的治療方案

④、對於eGFR低於30ml/min/1.73 m2持續3個月以上的患者,不建議免疫抑制治療,因為目前未發現有明確好處。

從上述膜性腎病的治療方案可以看出,單用激素不建議用於膜性腎病的治療,單用激素不能促進膜性腎病的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