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饮食、活动、精神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节天气清洁宁静,所以称为清明。清明的意义绝不仅是自然状态的,其与寒食节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内涵。第一,清明节的情感本体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纪念已逝的先人,当我们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们的一生就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不由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疑问。那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就在于提升生命的品质和价值。

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饮食、活动、精神

第二,寒食节是为纪念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而设立,后与清明节相融合。相传,介子推抱母葬生火海前曾留诗曰:“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的期盼。

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饮食、活动、精神

第三,清明时节也是万物生长之时,自古以来就有插柳的习俗,后发展为植树造林。民间也有谚语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所以清明节从插柳发展到植树造林,发展到生态环保,是生态的清明、环保的清明,这正是我们当前所要提倡的。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面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菜、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遇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节一日禁火的习惯。

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饮食、活动、精神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旁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精神,清明节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祭祖能让人知道自已的由来,形成情感上的依托、精神上的链条。这种关于先人的记忆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如果得到很好的传承,就会形成共同的力量。

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饮食、活动、精神

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对亲人寄托哀思,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不良情绪,同时也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在这段时期,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大家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

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饮食、活动、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