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我們現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考試來進行比較。這倆考試古今對比的話,哪個考試的難度會更大一些呢?

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對於我們這些曾經被高考折磨過的人來講,那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高考相差一分,那就能壓倒幾千人,可見高考競爭真的是非常非常激烈。現在擴招了,難度比我們那時候,能會降低一點吧。

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一樣考數理化,只考四書五經。高考跟古時候的科舉考試相比。就競爭程度而言,我告訴大家簡直就是小兒科。

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我們首先從考試頻率上來說,高考是每年一考,科舉三年一考,這就意味著古代考生,要付出的時間機會成本,至少是現在的3倍。

我們現在高考失利了,還可以復讀,一眨眼,一年以後可以繼續再戰,看成敗不過是明年再來。可是古代考生一旦落榜,這個心理壓力就不說了。365天乘以個3,漫長的煎熬等待,那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艱辛。

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另外,現在的某些省的高考分數線要比別的省高,可是你知道嗎。咱們現在的高考考生面對的競爭對手,其實主要來自於本省的同級考生,再加上一些復讀生。

而古代科舉。如果你有幸來到會試。那面對的競爭對手就是來自於全國各地,不管你是來自哪裡,大家都考同一套卷子。古代科舉考試,不限制年齡,不限參加次數,你除了跟同齡人競爭之外,還要跟無數的往屆考生一起作對廝殺。激烈程度,大家可以腦補。

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最讓現在考生崩潰的就是,競爭人數多了。在古代各級科舉考生的錄取率,低的實在是太離譜了。

我們就以明代為例,第一關童生考試進榜率僅為十分之一。我們現在一聽秀才,受電視劇、電影的影響,窮秀才、窮秀才的,水平應該不咋地嘛。

實際上古代你要能中了秀才,雖然當不了什麼官也是牛叉了,因為你已經淘汰了至少九成的讀書人,獲得了進階的鑰匙。等到了鄉試這一步呢,錄取名就更少了。

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再以科舉考試巔峰期的清朝為例,按省份大小,每個省鄉試,舉人錄取的名額在40個到100個不等。注意!是每個省只有40到100個人不等。清朝,雖然沒有我們現代人多,高考還不至於一個省考上就這麼點人吧,這絕對是比清華北大的錄取率還要低。

如果,出生在一個人數比較少的一個科舉小省,那麼你至少要考到全省前50名,才有可能成為舉人,然後得到進京參加會試的機會,到天子腳下的京城接受最後一站,到底會成為天子門生,還是回去再打一輪,真的要全靠造化了。

對比古代科舉“分數線”,高考簡直是“小兒科”

清代,錄取的進士人數,據查最多的是雍正一朝,全國一共才錄取了406人,最少的是乾隆某年,全國就可憐的96人。所以說最終金榜題名。那真不是考進北大、清華能於之相比的,堪比現在評國家級院士的難度了。

看完了古代高考的所謂的錄取分數線,再對比下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大學生跟古人相比,簡直就是“學渣”了,高考簡直是“小兒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