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信託公司“混改”樣本的發展新理念

當代金融家 | 傅強:信託公司“混改”樣本的發展新理念

國投泰康信託自混改成功以來僅走過5個發展年頭,要探索完善的領域遠遠不止於此。

我始終堅信,信託業面臨重大發展挑戰時能夠屢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的根源,不僅在於信託制度的先進性、信託公司經營的多樣性,還在於信託人對信託事業的頑強堅守。

作者 | 傅 強 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9期,原題為《信託公司“混改”樣本的發展新理念》

作為國家開發投資集團金融企業混改的先鋒,國投信託在更名為國投泰康信託後的五年中,經歷了大資管混業競爭、金融去槓桿、行業強監管;中美貿易戰等國內外風雨詭譎的市場變化。國企與民企融合後形成的國投泰康信託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上表現如何?混合基因面對未來又有哪些獨門秘笈?也許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國企混改當先鋒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明確了“必須堅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堅持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識、注重深化改革的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各項改革”的方向。

2013年12月30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官方網站發佈消息:其全資企業國投信託有限公司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合計持股45%。2014年12月底,該增資計劃終於獲銀監會批覆,被稱為“國企混改第一單”的國投信託引戰自此塵埃落地。2015年1月19日,隨著三家股東公司領導共同推下“啟航杆”,國投信託引入戰略投資者取得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信託公司“混改”樣本正式出爐。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對國企混改之路提出了具體要求,不僅集中回答了對混改分歧較大的諸多問題,而且明確了衡量混改成功的標準:關鍵看改革能否找準聚焦點,是否對促進國有經濟發展有實效。

混改會不會丟失自己?混改中股權結構如何搭建?混改完成了,如何實現企業文化的融合?混改之初,耳邊經常聽到上述提問。我認為,混改就是“融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過程。

佛教偈語說,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事物。正因如此,世界才有了多樣性。但是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彼此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也就是中國五行中所說的相生相剋。融合、創新,再融合、再創新,週而復始,循環往復,形成閉環。

混改也一樣。不管企業性質如何,企業混改之前都有其特有的基因、文化以及業務模式,可以說是“各美其美”;但是混改就像“催化劑”,讓不同的企業碰撞繼而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出新的個體,這就是“融而不同”;產生出的新個體,發揮各方基因中的優勢,取長補短,能夠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游刃有餘,堪稱“美美與共”。混改不是丟失自己,而是再造自己。通過引入的“鏡子”,內觀自己,升級改造達成更好的自我。

各參與混改的主體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但其本質和內核是一樣的。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各主體在保持價值觀一致的同時,在體制機制上又能夠各具優勢。國投集團經營穩健、管理規範,泰康專業化、市場化程度高,江蘇悅達進取、務實。混改後的國投泰康信託繼承了股東優秀的管理基因,產業結構彼此互補,公司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公司經營體制機制既產生了明顯變化,同時又避免了簡單採取“過度激勵機制”,這為後面的持續穩健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

混改經營顯成效

引入泰康和江蘇悅達後,國投泰康信託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一是公司治理更加完善。通過進一步明確股東、董事會、經理層各個主體的權力和責任,建立了激勵兼容的制度安排,提高了企業戰略決策能力,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混改,公司資本實力得到較大提升,與新股東的協同效應不斷顯現,公司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是市場化經營機制逐步落實。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大會上,國投集團董事長會生總面對在場的嘉賓和媒體明確說過,國投泰康信託作為央企下屬子公司將完全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

三是人才梯隊建設成效顯著。公司實行市場化招聘,團隊素質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公司高級管理層平均信託從業20年,公司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沉澱了一支忠誠可靠、勇於擔當、想幹事、能幹事的骨幹團隊。

四是戰略轉型更加明確。明確投行服務、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三大業務板塊,嚴格遵循監管要求,不斷創新業務模式,積極抓住發展機遇,做到“基礎業務保生存,新興業務謀發展,創新業務展方向”。

五是經營收入結構明顯改善。信託業務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從2015年末的34.59%大幅提升至2018年末的80.86%,平均每年提升15.42個百分點。

回顧過去幾年的混改歷程,成績的取得源於我們始終做到了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戰略引領,創新轉型。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公司廣研深思,保持戰略定力,前瞻佈局,冷靜應對。堅持穩中求進的策略,不斷打造並優化體系結構。二是堅持專業化導向,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倡導科學決策,堅持實事求是,塑造唯實不唯上的工作作風;敞開胸懷,聽取各方意見,對於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漏洞,不斷識別、改進並提升。三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打造優秀團隊。人才是信託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緊緊抓住“以人才為本塑造企業競爭力”這個牛鼻子,堅持公平透明的用人原則,堅持業績導向、公正評價、優勝劣汰,為能幹事、想幹事的員工搭建舞臺創造機會,鼓勵目光長遠的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四是堅持弘揚正氣,樹立良好企業文化。持續加強黨建,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注重樹立風清氣正的經營環境,保障企業發展。

立足當下看未來

展望未來,十九大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明確了方向,信託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有賴於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以及堅持順應監管導向。在新的發展階段,信託公司如何明確自身新的定位,滿足新的發展要求,適用新的評價體系,將考驗每一家信託公司的創新能力和專業度。

一是資管新規的頒佈實施,標誌著信託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發展方面要求提質增效,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並強調嚴控系統性金融風險。資管新規要求規範非標投資、消除監管套利、打破剛性兌付,標誌著信託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信託公司以往憑藉著牌照優勢,簡單充當資金通道掙錢的“美好時代”一去不復還,以後拼的是卓越的主動管理能力和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二是“迴歸信託本源”的監管要求,促使信託公司必須明確發展新定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重要轉變,即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到信託業,可以理解為人民日益增長的資產管理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信託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國投泰康信託目前正處於新三年戰略的起點階段,依託股東優勢資源,堅持“規模適當、業績優良、風險可控、發展健康”的發展思路,打造“實業投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三大業務板塊,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精品信託公司,成為穩健卓越的資產管理機構和值得信賴的財富管理機構。

三是資管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意味著信託公司應滿足業務發展新要求。

公司於2019年制定了新的三年規劃,明確了2025年的業務發展方向。一是以融資為主向“投資+融資”方向轉變。去負債化,完善基金產品體系,大力拓展配置型產品體系;打造標準化產品,擁抱資本市場,發展標準化資產創設、投資能力,創新經營模式,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二是尋求與股東方更深入的合作,在保險金信託、家族信託、供應鏈金融、ABS等領域持續發力,深入挖掘稟賦的優質資源,強強聯手,深耕資本藍海。

四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決定了衡量信託公司適用的信託評價新體系。

新的評價體系下,並非資本金越大越好,業務規模越大越好,或者業績增速越高越好。對於受託人來說,唯有信任才可託付,這是信託公司異於其他金融公司的獨特之處。信任來自於公司本身貨真價實的專業度,繼而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專業度來自於對社會經濟的敏銳觀察和分析,對國內外形勢的清晰認識,對產業未來導向的精準判斷以及對職業操守的堅持。只有這樣才能打消委託人對行業和公司的質疑,才能有長遠的發展,而這樣的發展高度依賴於股東的實力、主要負責人的管理能力和核心團隊的專業素質。

國投泰康信託秉承股東優秀基因,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經營理念,我們強調穩健、規範,也強調專業化、市場化,我們始終強調速度與質量的平衡,不盲目求大、求快,我們相信行穩才能致遠。時間將證明我們的選擇,時間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風物長宜放眼量

作為一名信託從業將近二十年的老兵,始終堅信信託業在面臨重大發展挑戰時能屢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根源,不僅在於信託制度的先進性,信託公司經營的多樣性,還在於信託人對這份事業的頑強堅守。對於未來,我們總是有很多的期望,總希望可以透過層層迷霧,精準把握未來。草蛇灰線,伏延千里,明天的發展,藏在今天的努力裡。國投泰康信託自混改以來,也僅僅走過了5個年頭,要探索完善的東西更多。相信假以足夠時間,一棵稚嫩的樹苗,終會長成參天的棟樑。■

1 蔡鄂生:我國信託監管的 “守正創新”之路

文/蔡鄂生 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我國自改革開放初期引進信託制度,發展至今已有40年時間。40年來,信託業在豐富金融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助力改革開放、探索金融創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信託賴以紮根的社會基礎和法制建設方面,我國與英美等信託普及國家有著較大差別,使得信託的發展之路與本源之路總是難以重合,信託監管也不易尋得國際上適宜且成熟的監管模式作為學習借鑑的對象。

不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蔡鄂生,2005〜2013年擔任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分管信託;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司長、銀行司司長、行長助理以及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中國信託業黃金十年發展研究》指出,2008〜2017年是我國信託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信託資產規模從2007年的6000億元增長到2018年底的22.7萬億元,增長了近40倍。蔡鄂生擔任銀監會副主席期間的工作,可以說奠定了信託業快速增長的基礎,包括明確信託發展理念、夯實信託制度基礎、規範信託業務經營等,尤其是推動出臺《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堪稱開創了信託監管的新時代。

近日,本刊邀請蔡鄂生與《中國信託業黃金十年發展研究》的作者——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博士,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9年第五次全行業清理整頓以來的信託監管變遷,進行深度對話。

昨天 · 演變

2 夏 斌:非銀行金融監管:一個經40年未解的難題

文/ 夏斌 國務院參事、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人民銀行原非銀司司長

面對大量複雜的遺留問題,當前的整治工作相當複雜繁難,特別是還要同時面對當前的經濟下行和守住底線的雙重壓力。但是,這個苦果又是必須吞下的,並已被40年來反反覆覆的信託業發展歷史所警示。

3 江 平 :我國《信託法》為什麼沒有“衡平”依託

文/ 江 平 中國著名法學家,中國《信託法》起草小組組長,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中國法學會原副會長

雖然中國《信託法》失去了衡平法依託,並形成了信託制度的私法部分與公法部分分開制定的格局,但其頒佈和實施是建立和發展我國信託制度的基石,為信託在我國的運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極大促進了信託的應用。

4 周小明 :中國信託業的定位:制度、功能與經營

文/周小明 法學博士,《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聯席主任,中國信託業協會專家理事

信託公司無論怎樣選擇和調整經營定位,均是經營個體的具有自主性的市場行為。而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經營定位產生的問題,不能混同於制度定位和功能定位,更不能因此懷疑和否定製度定位與功能定位。

5 鄧智毅:信託業務與其他資管主體的交叉發展及比較

文/鄧智毅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原中國銀監會信託監管部主任

規範資管業務發展,應堅持疏堵結合,正本清源。信託公司作為資管行業的開創者,要逐步迴歸信託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強化比較優勢。與此同時,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協調,消除套利空間,促進公平競爭,實現資管行業良性發展。

今天 · 道路

6 唐 煒:迴歸受託人定位,開啟信託業發展新篇章

文/唐 煒 中國銀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信託部副主任

信託公司唯有堅守受託人定位,主動糾偏,才能有效發揮信託制度靈活性和創新基因,為實體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打破行業“發展-整頓”的惡性循環,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7 劉宏宇:堅持用市場化機制為信託行業保駕護航

文/ 劉宏宇 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經過近5年探索,信託業保障基金公司積累了運用市場化方式預防、化解和處置行業風險的經驗,同時發現信託業保障機制面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頂層制度設計有待完善的問題,也有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完善的問題。下一步,保障基金公司將在預防、化解和處置行業風險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明天 · 發展

8 牛成立:信託公司本源業務的發展動力

文/牛成立 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目前,我國公司信託業務開展已經發展成為立足信託主業、以固有和其他中間業務為補充,聚焦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受託服務的業務格局。結合信託法律關係、業務現狀和政策導向,包括資產證券化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尤其是家族信託業務和公益慈善信託業務等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9 姚江濤:信託業如何“承信受託”謀轉型

文/ 姚江濤 中國信託業協會會長、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信託業深化轉型不僅是為了優化行業生存現狀,更是為了抓住下一波時代發展機遇。將信託科技作為促進深化發展的新型生產力要素,將數字技術及其方法應用賦能於信託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有助信託公司進一步發揮受託人優勢,提升自身盡職履責能力。

10 傅 強:信託公司“混改”樣本的發展新理念

文/ 傅 強 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

國投泰康信託自混改成功以來僅走過5個發展年頭,要探索完善的領域遠遠不止於此。我始終堅信,信託業面臨重大發展挑戰時能夠屢次浴火重生的根源,不僅在於信託制度的先進性、信託公司經營的多樣性,還在於信託人對信託事業的頑強堅守。

11 伊力扎提 :以“服務+科技”探索信託資管轉型道路

文/伊力扎提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資管新規”出臺標誌著資產管理行業統一監管時代的到來。信託基於提升主動的資產管理能力,探索新時代下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強化“服務+”發展理念,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全面提升“資產—產品—資金”在信託業務鏈條各環節的質效將是促進信託業務模式升級的關鍵。

12 萬 眾:借力境外上市促進信託公司高質量發展

文/萬 眾 山東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山東國信H股上市後,成為同時受境內、境外不同監管機構監管的公眾公司,在雙重監管體系下,公司經營管理需要統籌兼顧,更加規範透明。山東國信將充分把握上市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全力打造卓越的綜合金融服務及財富管理服務供應商。

行業 · 數據

13 袁 路:從發展曲線看信託業“迴歸本源”的20年

作者單位為中建投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信託業務的不斷髮展與創新,對信託本源的要求已經超出信託的受託管理範疇,不斷細化明晰。信託本源業務不斷髮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信託業難以形成自己的專屬業務領域,隨著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需要不斷尋找歸屬信託的新的業務邊界。

14 陳 進、李永輝 、谷曉明:2009〜2018,“數說”信託業十年蝶變

作者單位全部為百瑞信託研發中心

2007年制度調整之後,“信託投資公司”更名為“信託公司”,並重新申領新牌照。在2008年獲批展業的54家信託公司基礎上,2009〜2013年又有14家信託公司獲准重新登記註冊,信託公司數量達到68家。發展至今,我國信託公司數量截至2018年末仍為68家。

從蒐集到的年報數據看,2009年54家公司全部披露了公司年報,2010年披露年報的公司數量為55家,2011年增長到64家,2012年為66家,2013年為68家。根據這些年報數據,對10年來信託業在迴歸業務本源、信託業務規模、自營業務增長及從業人員變化等方面的演變趨勢和特點進行分析。

我們希望,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初窺我國信託業的嬗變歷程,併為更多專業人士對信託業發展進行的深層次研究提供參考借鑑。

当代金融家 | 傅强:信托公司“混改”样本的发展新理念
当代金融家 | 傅强:信托公司“混改”样本的发展新理念当代金融家 | 傅强:信托公司“混改”样本的发展新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