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進展,陳化蘭等發現貓能感染新冠、狗不易感,是否傳人不明確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40萬例,死亡8萬餘例。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SARS-CoV-2被認為起源於蝙蝠。

但是,該病毒的中間動物來源是完全未知的。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步志高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武桂珍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Susceptibility of ferrets, cats, dogs, and other domesticated animals to SARS–coronavirus 2”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調查了雪貂和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動物對SARS-CoV-2的易感性。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狗、豬、雞和鴨子中的複製能力很差,但在雪貂和貓身上能有效複製。該研究還發現,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目前仍不明確貓能否將病毒傳染給人類,因此貓主人尚無需恐慌。


重大進展,陳化蘭等發現貓能感染新冠、狗不易感,是否傳人不明確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共選取了兩個SARS-CoV-2病毒株: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F13-E和來自一位被感染患者的CTan-H,來測試動物的易感性。


研究人員將病毒注入5只家貓的鼻子中。6天后,當其中兩隻動物被安樂死時,在它們的上呼吸道中發現了病毒RNA和感染性病毒顆粒。


研究人員將已被感染的貓的籠子放在未接種病毒的貓的籠子旁邊。一段時間後,他們在未接種病毒的貓檢測到了病毒RNA。研究認為,SARS-CoV-2可通過空氣中飛沫在貓之間傳播。


作者指出,對貓體內病毒的監測應被納入人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當中。


一些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是值得關注的,但貓主人現在不必驚慌。因為,感染病毒的動物能否將病毒傳給人類,目前尚不清楚。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病毒學家Linda Saif說, 這些結果基於實驗室實驗得出,在實驗中,有少數動物會被故意給予高劑量的SARS-CoV-2病毒,但並不代表在實際生活中會在人與寵物之間傳播。


“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被感染的貓的分泌物中有足夠多的冠狀病毒,可將冠狀病毒傳給人類。”Linda Saif說。


Linda Saif表示,沒有一隻感染的貓表現出了疾病的症狀,且3只接觸感染動物的貓中只有一隻感染了病毒。這表明,該病毒在貓之間的傳播率可能不高。此外,傳播方式尚不清楚。研究中沒有描述籠子是如何設置的,未受感染的貓可能從受汙染的糞便或尿液中感染了病毒。


“還需要更多的測試,包括給貓注射不同劑量的病毒,看看它們是否能將病毒傳給其他貓。”Linda Saif說。


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Dirk Pfeiffer認為,貓應被考慮在防控措施當中,但它們並不是傳播疾病的主要因素,防控疫情無疑需要繼續堅定地致力於降低人與人之間傳播的風險。


此前,對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的SARS病毒的研究表明,貓可以被感染並傳染給其他貓。但沒有跡象表明病毒在家養貓中廣泛傳播,或者從貓傳播給人類。


但是,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已給出建議,攜帶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人應限制與寵物的接觸,包括避免撫摸寵物、舔舐和分享食物。


病毒對狗的感染能力較弱


作者對5只3個月大的比格犬接種了SARS-CoV-2病毒。結果發現,即便是直腸拭子陽性的比格犬,在血液和其他組織器官中也無法檢測到病毒。這一研究結果證明SARS-CoV-2對狗的感染能力較弱。


研究人員採用相同的策略測試了豬、雞和鴨對SARS-CoV-2的易感性,結果均未檢測到病毒,且血清呈陰性。這表明,豬、雞和鴨對SARS-CoV-2不易感。


作者認為,貓和狗與人類有著密切接觸,瞭解它們對SARS-CoV-2的易感性對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重要。


“我們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宿主和疫情防控中的動物管理提供了重要啟示。”作者指出。


雪貂易感 可作疫苗藥物開發的動物模型


雪貂通常被用作人類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動物模型,因此哈獸醫研究團隊測試了SARS-CoV-2在雪貂中的易感性。他們對雪貂進行鼻內接種SARS-CoV-2,並在4天后對其進行安樂死。


而後分別測定每隻雪貂的鼻甲、軟顎、扁桃體、氣管、肺、心臟、脾臟、腎臟、胰腺、小腸、腦和肝臟等不同器官的病毒載量。結果表明,SARS-CoV-2可以在雪貂的上呼吸道複製,但無法在其他臟器中複製。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SARS-CoV-2可在雪貂體內複製長達8天而不會引起嚴重的疾病或死亡。


作者認為,SARS-CoV-2在雪貂上呼吸道高效複製的事實,可使雪貂成為測試潛在疫苗和藥物的候選動物模型。事實上,雪貂已經被用作流感研究的模型,一些實驗室已經開始利用它們進行COVID-19研究。


參考消息: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07/science.abb7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