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成为了一种奢侈

北京的节奏这么快,你说你活得那么累有意思吗?"

"你在北京不吃不喝全年无休工作个100年都不一定买得了一套房,有意思吗?"

"大城市开销这么大,一年也存不了什么钱,有意思吗?"


有意思吗?确实,挺没意思的。

被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成为了一种奢侈

01

今年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北京,许多人聊起现在工作的城市都有着说不完的话,仿佛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除了长大,还是那个心连着心的英语系2000届1班毕业生。酒过三巡后,班里的一对夫妻提议送我回酒店休息,我没拒绝,跟着他们一起上了那辆宝马X1,颜色并不好看,据说是特价产品。北京真堵啊,光在四环路上塞了一个多小时车。


从聊天中我了解了他们这几年的生活,他们老早前在北京四环外置办了一套房产。可是他们却丝毫不感兴趣,只有一套房,卖了也买不起新的,每天上下班在路上至少要花三个多小时。单位竞争压力也大,为了业绩出去见客户的时候也得置办点阿玛尼的西装和Chanel的包包撑撑场面。因为没有打点过关系,领导也是经常找他们的茬,让他们背锅。说实话,压力真大。


被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成为了一种奢侈

我不理解:"你们都是武汉人,为什么不到武汉找类似的工作呢?房子卖了八百万,到武汉两三百万就可以买到更大的房子地段也好。余下的虽然不能说是用一辈子,但至少可以衣食无忧,减少生活压力,不用再吸雾霾,没有攀比,怎么就不离开北京呢?非得栽在这个城市上?"


他们沉默了好一会儿,女同学先说话了:"谈何容易?辛苦打拼了二十年说放弃就放弃?不甘心也不服气,也很累。"


北上广,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符号和一个象征了。房价飞涨,生活艰难,但又极具吸引力。有人为了进入北上广,不惜一切;有人却又生出念头,想逃离北上广。

被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成为了一种奢侈

02

我侄女去年从北京回到了杭州,我记得她是2016年当上的"北漂",2018年我去北京出差正好去看了看她。彼时她正租住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单间内,连独卫都没有的那种。但是仅有15平的小房间内却有五六个Chanel、LV、古驰这样的奢牌包包,后来她跟我说是提前消费啦!公司里人人都有她没有也不好意思,她现在每个月都要还三四千的卡,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卡奴,被生活压得低下了头。


今年我再看到她时,她没有了在北京时的窘迫,卡奴也早早翻身变成了有积蓄的人,我问她咋了,她说北京压力太大了,人人都是比来比去,没意思。Chanel、LV又怎么样,还不是跟我现在身上背得这个"超级A全求邮"仿制的没啥区别,说完她抖了抖肩,Chanel的LOGO还是那么耀眼,即使它是仿制的。

被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成为了一种奢侈

原来她从北京回来的时候把她之前咬紧牙关买的奢牌包全都转了二手为了还卡,北京这座城市很大,大得可以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也很小,只能让那些早已扎根的人越过越好。在北京她只想着消费,因为压根存不上钱,不仅存不上还得为面子为了融入这个圈子而做卡奴。现在她就想背着以假乱真的仿制Chanel招摇过市,"超级A全求邮"让她省钱,让她能有存款,她终于可以存钱,终于不用每个月再打着算盘,数着还款日期过日子,逃离了那个对她而言只有15平米的北京,她比谁都开心。


北京仍然是个很有魅力的城市,这么多人想进来。对很多人来说今天能活在北上广,说明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被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成为了一种奢侈

身为新北京人、新上海人有时候也怀旧,怀念家乡,但还是相信北上广的社会阶层更平等些,女性平权更普遍些,子女前途更光明些。北京是个"理想国",它是一个让你追梦的城市,但全民迷恋北上广,只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中国城市化的目的和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