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核心醫院醫務人員向基層持續流動

“咱們的醫護人員服務好,硬件也不比城裡差,而且治療費用也低。”3月27日,在位於高密經濟開發區衛生院的密康醫療集團經濟開發區血液淨化中心,前來進行透析治療的高密市柴溝鎮患者邱某某告訴護士。目前,包括邱某某在內,共有30多名患者定期前來進行透析治療。

如今,這處血液淨化中心常年透析患者近40人,不少患者還專程從其他鎮街到該中心透析。然而,此前的高密經濟開發區衛生院卻是另一番景象:由於地處鄉鎮,內外科門診優勢不突出,全年效應較差,還存在人才外流現象。“多虧了我市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我院加入到密康醫療集團後,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集團為我們投資200餘萬元設立了血液淨化中心,讓衛生院有了‘招牌’科室,進而帶動了其他科室的發展。”高密經濟開發區衛生院院長潘國臣說,衛生院的醫務人員與集團核心醫院能夠互相交流掛職,促進了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

早在2016年,高密市“以醫療集團為框架推進縣域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經驗做法就被國家醫改辦在全國推廣。不過,由於醫療集團僅限於業務合作,未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市、鎮、村三級醫療機構功能重疊,相互間存在競爭關係,難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分級診療模式運轉不暢,群眾未享受到全生命週期服務。

“去年8月,我市被確定為‘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通過緊密型醫共體管理,醫療集團內重新進行了規劃佈局。”高密市衛健局副局長遲聳立告訴記者,這次改革,在延續以前醫療集團框架的基礎上,又將市級公辦醫療機構全部納入醫療集團管理,由高密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保院牽頭分別建立了“高康”“密康”“福康”三大醫療集團,實現全市公辦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的全覆蓋。

高密市三大醫療集團各成員單位在保持原有法人地位、單位性質、人員屬性、行政隸屬、功能定位、財政投入“六個不變”的同時,實行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藥品耗材目錄、藥品耗材企業配送“六個統一”。其中,高密市的醫療集團內醫務人員在不改變人員身份、單位屬性的前提下實行集團內統一管理,建立集團內人力資源統籌管理和柔性流動機制。建立核心醫院醫務人員向基層持續流動的長效機制,核心醫院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都要定期輪流到基層工作,每個工作週期不少於1年。

“目前,成立了醫療集團委員會,設立了集團事業部,並且設立9大管理部門,與成員醫院密切合作,推進‘六統一’的建設,確立了成員單位‘大公衛、強專科、小綜合’的建設思路。”高康醫療集團核心醫院——高密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趙公水告訴記者,該院建立了全省首家縣域級互聯網醫院,已經開展與高密市闞家鎮衛生院、松興屯村衛生室的遠程門診、遠程會診業務。

“這次疫情暴露了縣級公共衛生服務的短板。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將醫共體建設與公共衛生服務改革結合起來,將公共衛生服務與疾控專業機制建設納入到醫共體建設中,探索搭建綜合性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從而讓我們的緊密型醫共體真正惠及城鄉群眾。”遲聳立說,目前,高密市正在緊鑼密鼓制訂相關改革方案,將成為今年改革創新的著力點。(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國勝 都鎮強 通訊員 王 翔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