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欲滴的美食

十四、垂涎欲滴的美食

“古樓蘭遺落的月亮

烘焙著小城的傍晚

與羊肉串一起飄香

哈密瓜,馬奶子葡萄

胡楊林,瀚海的駱駝

隨維族小調在黑土地流連

晚霞點燃爐火

案板擀圓夕陽

生活的一角把沙漠烤熟

一口咬下去

圓缺,在瞬間交換位置

而時光,卻越嚼香

只要碧藍托起白鴿的翅膀

那些征戰的乾糧

就會成為休閒的佐餐

烏魯木齊與大慶在新絲綢

之路相遇,香甜的日子

像一枚金幣,被亞克西收藏 ”

這是黑龍江詩人王國良先生筆下新疆美食之一.——饢,用來作為我記憶的引子。

自從到新疆再沒有餓過肚子,全賴於救命的玉米麵 。到烏拉斯臺農場後,主要糧食就是玉米,小麥麵粉很少,主食自然圍繞包穀面(新疆人把玉米也叫包穀)展開,有包穀麵糊糊,新疆人叫五麻食;包穀面攥疙瘩;包穀面饢,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當作主食,也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

垂涎欲滴的美食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用饢坑(吐努爾)烤制,饢坑呈圓形,以土燒製而成。饢的製作面裡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麵和添加劑成分、麵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新疆各族人民把饢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我們住的地方東南面不遠處是一個維吾爾族人家 ,獨門獨院,他家東面的空地上是一個公共用的饢坑,那個饢坑底大口小,像一個倒扣著的大水缸,饢坑底部的直徑大概有一米五,上口只有六十公分左右。入鄉隨俗,奶奶也學會了烤饢,在家裡將玉米麵餅擀好,我幫奶奶端到饢坑那裡,先用柴草在饢坑“肚子裡”燃燒,估計溫度高了,只留柴草灰燼,在饢坑壁上撒上鹽水,戴上厚厚的手套,將玉米麵餅子貼在饢坑壁上,大一點的麵餅子能貼二十多個,大飯碗那麼大的麵餅能貼三四十個。然後把坑口蓋住,大概薄的十幾分鍾,厚點的二十分鐘左右一饢坑香噴噴、黃燦燦的饢就熟了,戴上用水寖溼了的手套從饢坑壁上掰下拿出來,一脈帶著燒烤氣息的玉米麵的清香撲鼻而來,使人饞蟲湧動,垂涎欲滴,禁不住香甜的誘惑拿起來在兩隻手裡來回團來團去散一散燙氣,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個爽啊無法用語言表達… … 新疆的美食不僅僅是我經常吃的饢,五麻食,玉米麵疙瘩飯,這是我們沒有那個條件。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一起磨合的時間長了,一個隊的各民族之間都互敬互愛,互走互動,遇上婚喪嫁娶的事都互請做客,祖父經常帶著我參加一些宴席,尤其是維吾爾族的婚宴上美食多多,什麼烤全羊、手抓飯,羊肉串,手抓肉、饢包肉、油塔子、燻馬肉、清燉羊肉、酸奶疙瘩、奶茶、等等都是維吾爾族待客的必備食品,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特別是羊肉抓飯是我的最愛。關於抓飯祖父給我講過一個他聽到的在新疆流傳廣泛的美好故事:“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裡的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後,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後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

垂涎欲滴的美食

還有一個讓人垂涎欲滴的就是烤全羊。新疆的烤全羊,有其獨特的風味。首要是挑選上好的羔羊,瘦肉勁道,肥肉細膩,肥瘦得當。將殺好的整隻羊與鹹鹽、啤酒、洋蔥一同醃製,等羊肉完全聞不到羶味方可取出,整個羊穿在柳枝上,拿木炭在羊下面烤,邊烤邊旋轉羊身,並撒上孜然、辣椒粉等調味品。待羊肉皮烤至金黃再取出撒上芝麻,一隻熱氣騰騰芳香四溢烤全羊展現在人們眼面前,拿起一把新疆特製的英吉沙小刀,輕輕割下一片羊肉,放進嘴裡,頓覺滿口馨香,回味無窮,一片又一片,使人慾罷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