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之不說而說

《金剛經》是般若部的重要經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十分重要的經典,禪宗以《金剛經》來印心,歷朝歷代許多的士大夫也與《金剛經》有很深的因緣,有許多人因《金剛經》而開悟,而證道。

《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波羅蜜是梵文,意思是到彼岸。我們都在此岸世界,而此岸世界煩惱眾多,苦難重重,當在此濁世不得喘息之時,是否心中有所祈求,希望能有個彼岸來擺脫這些苦痛折磨,讓自己的身心有個依靠處。

這部《金剛經》就是來告訴你怎麼樣來到達彼岸世界的,經題上也點了出來,用般若來出離煩惱,到達彼岸。般若也是梵文,意思是大智慧,這個智慧如金剛一樣,能摧破一切煩惱。

用智慧到達彼岸,但這個智慧是大智慧,不是一般的聰明才智,是看破煩惱的智慧,是離開此岸的智慧,是到達彼岸的智慧。

《金剛經》之不說而說

那這是個什麼樣的智慧?

看《金剛經》原文,在心性君看來,《金剛經》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不說而說,第二部分是說而無說。

先看第一部分,這部分從如是我聞開始,到敷座而坐止。"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部分就是不說而說,真正的《金剛經》就這一分,這一部分佛陀就把《金剛經》講完了,但你沒有聽到看到一句言語,故而是不說而說。

這也可說是不言而教,也可說是以身而教,佛陀親自示現了這一段,故可說是有甚深含義。可惜,大部分人都沒有明白佛陀的示現,唯須菩提尊者一人看懂而以,故只有他站出來,向佛陀發問,報告了看了佛陀示現後心中的疑問。

為什麼這裡佛陀是不說而說?因為《金剛經》不是講一般的佛法,講的是根本大法,這個根本大法就是宇宙人生的實相,即實相般若,而實相是離於言說,離於思維,離於一切相的。

不止佛陀如此,三教聖人的作法如出一轍。孔子的弟子子貢曾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這是孔門心法,性與天道,無得、無說、無聞,可悟而不可授。

道家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即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能說出來的,就已不是道了,所謂的名,也不過是個假名,沒有真常不變的名。

禪宗更直接,也不說道,也不說性,也不說心,只說"這個"、"那個",把學人弄得不知所措,"這個"到底是"那個"?

不是三教聖人故意難為人,道或者說空性是無狀之狀,無相之相,描也描不出,畫也畫不出,只有通過作用才顯現出來,是"誰"入舍衛大城,次弟乞已,還至本處?如果說是我,佛早已無我相,無人相了,那裡還有我。如果不是我,那又是誰?

佛陀在這裡示現的就是普通人一個,沒有放光動地,沒有重重菩薩恭敬圍繞,就如普通人一般穿衣吃飯,毫無分別。這一段,佛法的戒定慧都具足,都包含在其中了。凡夫吃飯時喜鹹厭酸,穿衣時百般挑剔,離不開高低分別。

《金剛經》之不說而說

《金剛經》第一部分後面的,就是第二部分,心性君稱為說而無說,這一部分佛陀隨說隨掃,前面剛說了,後面就否定了,如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所謂般若波羅蜜者,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就是掃除諸相,掃除執著,不要被所謂的"四句偈"、所謂的福德、功德所困。事情要做,做過就了,了無痕跡。如果在心裡執著,怎麼能見到般若、見到實相?

《金剛經》第二部分,有很多偈子,可以用來觀照事情,觀照內心,是否是執著分別了。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些煩惱相,當時顯得十分痛苦,但過一段時間再看,也許覺得那時的自己好傻,現在看來就如虛幻的夢。這還不行,若功夫得力,當時即觀得是虛妄。

觀照即久,般若智慧才能顯現,般若智慧顯現,才能到達彼岸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