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努力,搶飯碗的"高手"來了!

10月24日有一條不太起眼的財經新聞,非常耐人尋味。它可能代表著某種趨勢,並隱含著一系列投資機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稱:新加坡金管局與中國證監會就加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新加坡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就債券合作機制的討論,目前正在進行中。一旦細節達成一致,未來將披露更多信息。

不足百字的消息,傳遞了兩大重要信息: 1、在港股通之後,新加坡證券市場有望跟A股聯通。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將有望買賣新交所裡的股票;而全球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新交所參與中國股市的交易。 2、新加坡還在和中國央行探討債券合作的機制。 其實之前媒體披露過,新加坡和中國央行討論的“債券合作機制”的主要內容,它具體是指: 使指定的新加坡和中國的銀行,能夠在中國債券市場為地區和全球投資者提供託管和交易服務。星展銀行(DBS)將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結算代理牌照,使其能夠代表外國投資者交易、結算和託管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工具。

行文至此,細心的讀者或許會問:新加坡金管局在跟中國央行、證監會合作,怎麼漏了銀保監會? 怎麼可能遺漏?! 就在三天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國銀保監會簽署了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媒體的報道: 雙方表示,將強化雙方跨境監管合作,促進在銀行保險監管及危機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當日,雙方還舉行專門的主題圓桌會議,討論了中新兩國在數字銀行、基於風險的資本框架、保險中介市場等方面的監管發展。

一言以蔽之,新加坡正在緊鑼密鼓、全面加強跟中國的金融合作。 我之前在專欄裡多次講過,中國正在從“印鈔票的時代”向“印股票的時代”轉型,“大金融時代”正在到來。其背後,是中國融資方式的轉變、經濟的轉型,也是全社會資產配置的歷史性變革。 用“金融+實體經濟”替代“大基建+房地產”,是中國不可阻擋的趨勢。 為了實現這個轉變,中國需要多條金融跑道。滬深股市承載力有限,通過註冊制改革來改變它。在滬深股市尚未全球化的時代,過去10年我們是通過“港交所+紐交所+納斯達克”來彌補不足的。 現在,中概股地位面臨不確定,美國隨時可能打“資本牌”要挾中國。而香港,能否在“印股票的時代”、“大金融時代”承擔起當仁不讓的國家責任,有待觀察。 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在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的設想。 但這一切,顯然還不夠。原因很簡單,縱觀全球金融中心發展史,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真正的金融中心,都誕生在“普通法系”國家、地區,比如全球前四大金融中心,公認的是倫敦、紐約、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屬於普通法系。 普通法系強調對私人財產的保護,強調“衡平原則”,對投資者保護程度更高,因此更有金融中心的基因。而“大陸法系”的金融中心,比如巴黎、法蘭克福、東京等,其國際性、開放性、靈活性都不足。 至於存在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距離國際金融中心就更遠。 滬深證交所雖然成交量和IPO量都位居全球前十,但由於存在外匯管制,國際化程度仍然偏低,短期很難改變。 至於澳門證券交易所,依託的澳門也屬於大陸法系,未來能否創造奇蹟還有待觀察。畢竟,澳門從交通、貿易體系和貨幣上,都是依託香港的小弟,想獲得成功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新加坡則不同。新加坡和香港都屬於“東八區”,天然具備跟紐約、倫敦互補的條件,可以聯手實現24小時無間斷交易。而新加坡也屬於普通法系,一直穩坐第四大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不努力,搶飯碗的"高手"來了!

上圖: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等編制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6)。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北京、迪拜、深圳和悉尼。

所以,新加坡和香港是AB角關係,相互競爭、有時候又互為備份。香港之所以在金融中心地位上超過新加坡,主要是中國內地的鼎力支持。 比如人民幣離岸業務,香港的規模至少是新加坡的10多倍。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上市,除了美國首選香港,而很少去新加坡。即便去了新加坡,成交量也不活躍。 但如果香港掉鏈子,連送到嘴邊的“發展機會”都不要,那麼就不能怪新加坡搶飯碗了。畢竟,中國的發展不能等,海外融資渠道必須保持暢通。 這時候,新加坡的機會就來了。 前兩天,我在深圳接待了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老友,他在某知名投行工作。他告訴我,最近幾個月,從香港流入新加坡的資金巨大,可能逼近1萬億港幣。他們目前私人銀行的單子都接不完,因為亞洲客戶開始傾向新加坡,這讓新加坡私人銀行的門檻重新提升為1000萬美元,而之前一度下滑到500萬美元。 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近期也有回暖跡象,成交量開始顯著增加,很多客戶也是從香港轉過來的。 其實不僅新加坡在搶金融蛋糕,內地各大城市也躍躍欲試。上海不用說了,剛剛開設了科創板,試行了註冊制;深圳在“示範區”大利好落地後,金融地位也全面提升,央行行長和證監會主席先後考察深圳,深圳創業板改革即將啟動。 澳門正在積極籌備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開始籌備。 10月23日召開的北京市委常委會,則提出——加快金融業擴大開放政策落地,加強金融街、CBD、麗澤金融商務區等對接合作,推動新三板改革,提升金融業發展質量。 北京正在通過“第二金融街”的建設,以及“新三板”改革,強化其金融地位。北京匯聚的資金,目前是香港的1.4倍,基本相當於“香港+廣州”。北京作為金融決策中心、資金中心,其金融實力不可低估。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香港人應該認真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