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陳榮凱題寫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中國畫是一門奇特的藝術,它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精深的文化內涵,其表現形式是豐富多變的,歷代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既以自然為師,不脫離生活,又不追求對自然物象的逼真寫實,而是追求“寫意”,在造型、色彩等各方面都追求一種“有意味的形式美感”。所以,某種意義上,中國畫都是變形畫。

裝飾,是繪畫變形常用的一種手法,目的是為了美化畫面。中國古代畫家傳世之作中,山水畫佔了多數。究其原因,山水這一繪畫題材更易寄情寄意,畫家可借畫中之丘壑,抒胸襟之情懷。其裝飾性體現為各種山、石、樹、草、雲、水、屋等符號創造,線條的粗細疏密等對比,及色彩對比、筆墨間隔等。歷代山水畫家充分應用裝飾性語言,創造了大量不朽的藝術珍品。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山水畫的裝飾性表現在造型上,很突出的一點就是表現物象的符號化,如《易經》中卦象以橫豎符號來表現宇宙觀,書法以最簡單的線條符號構成藝術。符號的裝飾性,不只是為了形式上的強烈對比,而是要與藝術家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密切相關。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的同形論,當藝術形式力的式樣和人類情感中某種力的式樣達到異質同構,即同形時,這種藝術形式就會在我們的審美感受中引起某種情感反應。就如中國戲劇的臉譜,看到演員畫什麼臉譜,就知道上場是什麼角色。中國山水畫上的樹,樹幹經常畫成剖面,樹葉也是由一組組程式單元的組合,跟現實的樹差距很大,但人們一看就知道是樹,而且通過程式單元可以辨認出是什麼樹種,也可通過山石的皴法符號也可辨認出所畫山水地域。

而山水符號除了表達客觀世界中的物象,它還產生與社會、道德、思想、情感等方面價值有關的第二性意義。如山水畫中水面的一葉扁舟,它除了表示“漁船”外,還經常被寄義為“自由自在的生活”“遨遊”等。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山水符號還從自身中獨立地產生信息,構成獨立的審美價值,成為情感的符號。“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春夏冬秋不同的山水面貌符號,喚起觀者心靈複雜多樣的感受。而符號的程式也不是凝固不變的。《黃賓虹畫語錄》:“應入乎規矩範圍之中,又應出乎規矩範圍之外。”如畫松,山水畫家在符號程式的基礎上演繹出千姿百態的個人形式語言:錢選《山居圖》中松枝平展葉如扇形,瀟灑飄逸;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松針豎點橫排如新出春韭,生意盎然;朱耷《山水冊》中松葉橫線長排如飛揚馬鬃,鬥志昂揚。山水符號以有限的程式表現無限的精神生活,符號符合自然界物象的特徵,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畫家在應用符號時添入個人的理解感受,使符號又具備個性化審美特徵,從而變得有趣。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中國古代哲學注重陰陽之道,認為萬物是陰陽兩極的矛盾的統一體,重視各種事物相互之間的滲透、互補和自行調節,“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中國山水畫家善於打破畫面形成的平衡,利用筆墨材質應用所產生的變化對比,使作品變成許多既對立又互相依存的矛盾的統一體。墨與水的比例、宣紙吸水性、毛筆與紙面接觸角度、行筆速度和方向,在畫面上所形成的筆墨痕跡的不同質感。如漸江的《山水冊》一畫就利用畫面所形成的乾溼、濃淡等不同質感的對比來組織畫面。近處的山巒用幹墨寫出,山形密處極密,疏處極粗,形成一組幹筆團塊,遠山出奇不意地用溼墨大塗大抹出一組墨韻酣暢的團塊,兩組相襯,筆墨交映,形成一種奇麗的裝飾效果。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山水畫裝飾性,使畫面的“景”更為有序和諧,整簡乾淨的丘壑及樹木符號,對比和諧又主觀的色彩。中國畫家筆下的山水畫,始終帶有詩般的意境追求。藝術家通過體驗生活去感受生命,思考人生,通過心物感應,化自然丘壑為胸中丘壑。蘇東坡說文同畫竹,“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畫中之竹,已非眼前之竹,是自然之竹與畫家體驗感受的共同化身,這種“詩境”,喚起觀者心靈種種觸動和共鳴。而這種“畫境”,在中國古典哲學觀如“中庸”“中和”思想的光照下,始終是寧靜、潔淨、含蓄不張揚的,更透著一份天真散漫和與世無爭的輕鬆快樂。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中國山水畫由於裝飾性的追求,畫面經常出現符號形象的重複。但這種重複,決不是圖案式的工匠般的重複製作,而是帶著“寫意”的享受。“寫意”是中國畫的精神核心,中國畫提倡“以形寫神”,不拘泥於成形,逸筆草草,重在於求物象“生”意,行筆用墨要有“寫意”,即運用書法書寫的標準,山水畫的裝飾手段同樣也離不開“寫意”。李公麟的《山莊圖》中樹葉的圖式經常被“重複”,但起重複過程不是簡單機械的複製,而是勾勾寫寫,時見缺落,一種看似草率的輕鬆“寫”中,畫出了樹葉生機勃勃的姿態。既有整齊的裝飾之美,又帶輕鬆的優雅之美,中國的“寫意精神”深深地浸透在山水畫的一筆一畫中。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山水畫的裝飾性注重符號的使用和平面構成的對比節奏,使作品富有張力,視覺衝擊力強,審美價值得到充分肯定,無疑是與時代接軌的捷徑。但是山水畫的裝飾性具有表面形式美的特殊價值,很容易使人忽略山水畫的裝飾性中所蘊涵的其他隱性審美價值,這樣就容易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甚至生搬硬套西方藝術的表現方式,符號大行圖式當道,為求新求異而丟失了中國山水畫本身的精華。我們要充分認識山水畫裝飾性的明性隱性雙重審美價值,在提倡現代裝飾構成的同時,不能忽略隱在形式美后面山水畫的“境”及“寫意精神”等,唯有凝聚著民族文化精神的藝術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藝術。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中國傳統山水畫裝飾性的審美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