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来袭,小兵慌忙开了一炮,却扼杀了洪秀全夺天下的最后机会

一、

自1850年金田起义以来,洪秀全的天平军一路高歌猛进,从广西一直打到了南京,兵锋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到了1856年,太平军通过西征,大幅度地扩大了太平天国的版图。同时,石达开还屡次大破曾国藩,将湘军逼入了绝境。

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残酷的内讧,洪秀全伙同韦昌辉屠尽东王杨秀清满门,其后石达开又杀绝了韦昌辉的全家。其后,石达开为了避免洪秀全的猜忌,带领20万精兵出走。由此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再难与曾国藩争锋。

正所谓祸起于萧墙,太平天国的失败主要源于其政治结构的畸形。当时太平天国的体制乃是“洪杨”二元体。在宗教上,洪秀全是“天父的次子”,因此事天平天国的宗教领袖。而杨秀清自称“天父附体”,能够以天父耶和华的名义传达命令。因此,太平天国的军政实权实际掌握在杨秀清手中。

太平军来袭,小兵慌忙开了一炮,却扼杀了洪秀全夺天下的最后机会

二、

自古以来,双头政治都是不稳定的。由于太平天国的有两个核心,因此难免内斗。而这一畸形体制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死有关,他就是西王萧朝贵。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制度,他自立为天王,以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与东王杨秀清一样,萧朝贵也曾是贫苦的“烧炭佬”。两人比邻而居,在鹏隘山种山烧炭,结为挚友。其后,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当地传教,两人遂同时加入了拜上帝教。1847年,冯云山被官府逮捕,洪秀全不知所踪。一时间,拜上帝教群龙无首,出现了一哄而散的趋势。

就在这时,年轻的杨秀清假借“天父附体”,以上帝的口吻安抚了人心。其后,萧朝贵又有样学样,成了天兄耶稣的代言人。其后,他以天兄的名义发号施令,筹集几百串钱,将冯云山救了出来。

太平军来袭,小兵慌忙开了一炮,却扼杀了洪秀全夺天下的最后机会

三、

其后,洪秀全重新回到自己信众之中,承认了杨秀清代天父、萧朝贵代天兄传言的特殊身份。就这样,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地位扶摇直上,超过“老革命”冯云山,成为拜上帝教中排名二、三位的人物。

从政治学上来说,三头政治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政治形式,而洪秀全、杨秀清和萧朝贵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三头政治。三者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形成一种奇妙的、三位一体的政治态势。而这种稳定的政治态势,也是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攻无不克的基础。

相比于足智多谋的杨秀清,萧朝贵是一个天生的猛将。太平天国文献《醒世文》写道:“天排西王真忠勇,冲锋破敌武略精。”作为萧朝贵的部下,李秀成曾将萧朝贵的军事才干概括为八字:“勇敢刚强,冲锋第一”。李开芳认为,萧朝贵是太平军中最会打仗的,甚至比石达开还厉害。甚至连清军也承认,萧朝贵“勇悍善斗”“遇战当先”“亲身迎斗,往来如飞”。

太平军来袭,小兵慌忙开了一炮,却扼杀了洪秀全夺天下的最后机会

四、

然而正是这种勇猛的精神,使萧朝贵中道而别。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围攻湖南省会长沙。在萧朝贵的领导下,太平军几乎要攻破城池。当时,萧朝贵已经率兵占领了鳌山庙、马姓高屋等制高点,居高临下向长沙城猛轰。

为了窥探城中情况,萧朝贵带兵在在长沙外城的望楼上察看军情。当时,萧朝贵所穿的衣服非常华丽,披金戴银,非常显眼,结果不幸被清军的炮手发现。根据洪仁轩的叙述:

“又发西王大队直攻长沙,而秦日纲、陈承瑢等队陆续进发。前队正在大获胜捷,破进外城,攻围正急,而内之士民亦目见张惶搬迁。殊西王在敌楼上装束异常,窥伺城内,忽被流星炮弹中伤升天。”

就在萧朝贵探测敌情时,一发炮子击穿了萧朝贵的胸膛,瞬间陷入了昏迷。几天后,萧朝贵便因伤重而死,享年32岁。为了避免军心动摇,太平军秘不发丧,将萧朝贵暂时埋葬于老龙潭。其后,太平军撤出长沙,这才将萧朝贵战死的消息透露出来。

五、

太平军来袭,小兵慌忙开了一炮,却扼杀了洪秀全夺天下的最后机会

许多学者认为,萧朝贵的死,对于太平天国的打击非常大。因为他的战死,瞬间打破了太平天国刚刚建立的政治平衡。没有了萧朝贵的制约,杨秀清实力大增,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者。

就这样,太平天国由三头政治转化为双头政治,虽然太平军在军事上不断胜利,但政治上的矛盾却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清朝未灭而天国先亡的结局。若萧朝贵不死,太平天国的政治局势或许要更稳定一些,甚至可能持续到满清倒台。毕竟满清的腐朽程度,不下于。

可以说,清朝炮兵虽然开出的一炮,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也葬送了洪秀全夺取天下的最后机会。太平天国的悲剧命运,在长沙之战中已经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