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二次解讀,賈不假,夢非夢

《紅樓夢》第二次的解讀,賈不是假,夢非夢。

細研《紅樓夢》可發覺其實非一書傳統的愛情書,乃是一書樸素的政治書,何為樸素,當時的作者不具馬列主義,不具毛澤東思想,同時受文化專制的壓迫,只能借書傳情。此不詳說。

何謂之政治書?

在《紅樓夢》第十三迴文中寫到,鳳姐夢會秦可卿。

在此簡述原文。

秦氏冷笑道:"嬸嬸好痴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於榮時籌畫下將來衰時的世業,亦可能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諸事都妥,只有兩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則後日可保永全了。"

鳳姐便問何事。秦氏道:“目今祖塋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錢糧,(解曰收支不平衡),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供給(解曰,不重視教育,不重視百年大計,沒有強大後盾的教育,必敗壞人才。固然是補天的頑石入世,你們也會將他辜廢。血淚呀!)

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又是當頭棒喝)

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祖瑩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將家塾亦設於此。(點清要有穩固的合理的收入)

會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等弊。(勿削百姓,自勞自用,且又無爭競,社會和諧矣。然不有典賣不是講不能經商嗎。清廷閉關鎖國,何敢言商)

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清政府自認為自己是天朝大國,但結果不用我說,大家都明白)

盛筵必散。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表面的繁華必要過去,固有三春,繁花盛葉也會衰,大廈將傾,不回挽回)。

作者不是無材補蒼天,實是有材不用補蒼天,三萬六千五百塊都用了,為何不用吾這一顆。為何棄我這一顆。(明清封建社會,禁固人才。)

故作品中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從上解讀難道沒有發覺作者的政治思考嗎??

《紅樓夢》第二次解讀,賈不假,夢非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