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孩子,你会吗

真正爱孩子,你会吗

事重要,人永远比事更重要!每个家长都爱孩子,可孩子真的遇到问题时,家长的应对方式却时常让人汗颜。曾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妈妈拽着孩子在河边,一次次使劲用力将孩子的身体往河里推,妈妈反复说:“让你不好好学习!”妈妈采用这种方式刺激孩子,希望以此唤醒孩子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那个女孩凄厉的哭声,丝毫没有让这位妈妈停手,这给孩子造成了极度的恐慌,旁边围观的成年人很多,大家觉得这是妈妈在教训孩子,不足为奇,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制止。

不管事情起因如何,这个妈妈的行为实在令人感到愤慨和可悲。她不知道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孩子会认为妈妈想置她于死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家本是孩子安全的港湾,幸福的所在,而父母如此粗暴地对待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最终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未来难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位妈妈的做法,极大地破坏了孩子对她的信任,给孩子带来恐惧、失落、绝望的内心感受,这些感受是有记忆的,会储存在孩子身体的细胞里,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可能会随之产生焦虑、不安和很多的自责。孩子有可能不喜欢、不接纳自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甚至时常地否定自己。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精神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等都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

何况妈妈粗暴地推扯孩子时,围观者众多,这对于一个十一二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伤害自尊、伤害颜面的事,会深刻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家长的这种吓唬行为,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和创伤,不仅伤了孩子的心,也极大地破坏了亲子关系,同时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她的关注点将不再是自己错在哪里,怎样改进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抑或是有怎样的补救措施,而是让她与负面的情绪缠绕在一起,活在恐惧的世界里。

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孩子逃学、自残,甚至有过激行为轻视自己的生命,这些事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做法无不相关。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最需要家长的理解,最需要温暖关怀,帮助孩子面对困难,帮助孩子鼓起勇气面对挫折,正是需要给孩子心理补充能量的关键时刻。此时,如果缺少陪伴和理解,家长还嘲笑、嫌弃、轻视、讽刺和挖苦孩子,这种做法犹如落井下石,让孩子失落、绝望,这是硬生生地逼迫孩子断开和家长的情感联结,让孩子感受孤独、无助和悲伤!

作为父母,当然并不想真正伤害孩子,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头脑发昏,失去埋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处境和感受,对待孩子就像仇人一样凶狠。像这位妈妈,竟然把成绩看得比孩子的生命还重要!她自以为很高明,成功地控制了女儿,其实把女儿的自尊伤害得七零八落。孩子在这种处境下,迫于当下的生存受到威胁,表面上会妥协,听从家长的发落,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的自我逐渐发展起来时,自然就会出现反击行为,有可能父母伤她有多重,她就会加倍地报复,让父母心里难受。那时家长再诧异惊呼“这孩子是怎么了”时,已经晚了,因为和孩子已经无法正常沟通,孩子对父母说的话已经全然不听,置若罔闻!这都是家长种下的因,才会有孩子结出那样的果。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孩子的尊严、自尊重要。

另有一例:

一位家长说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经常遭受老师的欺负,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看到孩子受到这样的伤害,家长很心疼却不敢去找老师说理。家长不敢得罪老师,怕对孩子不好。

正是因为父母的儒弱忍让,才会让恶人得寸进尺,继续残害孩子,家长的消极处理方式助长了老师为所欲为的行为。好在大部分家长遇到老师不公正对待自己的孩子时,都会挺身而出,为孩子讨回公道,制止老师的伤害行为,让孩子生活在具有安全感的世界里。

而这位家长的怯懦,让弱小的孩子忍受着痛苦,如果家长不能保护孩子,还有谁能保护他?谁能给他安全感?如果从父母这里找不到保护,他还能去哪里寻找?

因此,家长要找老师理论,替孩子找回公道,让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这样做带给孩子的伤害。如果没有效果,可以直接找校长、找教育局来处理,甚至可以寻求法律保护。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给孩子换个班级或转学,否则孩子的内心会有很多恐慌,害怕老师打击报复,毕竟在弱小的孩子眼里,老师是权威,孩子还是很惧怕的,所以要让孩子远离伤害他的人和环境。这样做虽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利大于弊。总之,让孩子感受到有家长的支持,孩子心里是安全踏实的,家长的保护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冷静地想一些解决的方案,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满。同样,那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帮助不孩子,还会伤害孩子,让孩子蒙受更大的委屈。

真正地爱孩子,是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的理解、宽容和挺身而出。这是给孩子最深情的最好的礼物,比起那些物质的满足不知要强上多少倍,这是给予孩子精神的大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这种关爱会温暖他的一生,为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