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只聞時鐘的滴答聲,卻不知現在幾點鐘。”“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我帶頭上!”張文宏說的這些話,也火了。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張文宏,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主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

1月29日深夜,張文宏因為一場疫情新聞發佈會的現場採訪視頻“走紅”,人稱“硬核醫生”。鮮為人知的是,這並非一場準備得多麼充分的演講,就在發表這一“刷屏演說”的前12個小時,張文宏的時間表竟是這樣的——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1月29日零點時分,從河南鄭州參加完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督導工作,搭乘紅眼航班回上海,自己駕車直奔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第二天有病人需要他會診。

趕到市公衛中心,快凌晨兩點了。張文宏把僅剩不多的用於睡覺的時間“騰挪他用”,寫了一篇3000餘字的疫情解讀長文,供第二天一早華山醫院的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更新。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凌晨3點多睡下,早上7點不到,他又起床了。趕到病區,討論完當天的所有隔離患者病例,他開車趕回華山醫院,換上白大褂,直奔感染科病區查房,然後召集臨時黨支部會議,“給大家鼓勁”。然後——才是那場廣為人知的新聞發佈會。

“我已經嚴重睡眠不足了,也不知有沒有說錯什麼。”1月30日下午,張文宏坐在辦公室裡,接受了文匯報記者的專訪。深深的黑眼圈,透露著這位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疲憊。

大家都說,張文宏的時間是以“秒”計算的,而過去的15天裡,他“一秒掰成兩秒來用”。但他依然覺得時間不夠,他走路快,說話快,他反覆交代著身邊人:“我們要多想一點,再多想一點,我們要跑在病毒前頭!”

張文宏為什麼能這麼說?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49杆槍”說一不二,防控重大傳染病絕不“討價還價”

“武漢要人了,誰去?”

“你不能去!你援外剛回來,都瘦成這樣了。”

“留觀病人流程怎麼走,還是要細化,加快節奏,快!快!快!”

“春節後的流程怎麼弄?正常門診馬上要開了,病人都等著來看病了。”

“主任、黨員先派出去有什麼不可以?!我們不能欺負老實人,這次我們能否就定一個規矩,從上往下開始派——從主任、副主任開始派。”

1月30日,就是張文宏“一夜走紅”的第二天,大年初六,下午3時,記者在華山醫院感染科會議室目睹了張文宏與科室人員的一次碰頭會。這就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一個為疫情防控“揪心”的醫療救治組組長。

十來分鐘的時間,飛快的語速!無疑,當下這個華山醫院的“王牌學科”,正面臨“史上最難排班”——在維護華山北院、華山西院、華山醫院總院的正常醫療工作的同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前,這裡還需要向武漢、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派出醫生。

因為面對的是傳染病,所以,一旦派出,這些人手在一段時間內等於被“鎖死”,要度過隔離期後才能作另用。如果說,他們面臨的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那麼眼下他們還需要“多線作戰”。

張文宏坐在會議室的中間,胸前彆著的一枚黨徽很醒目。就在前一天,他因為一段“黨員全上一線”“這個時候派黨員上不用打招呼”的言論,一夜“爆紅”。有人說,他是“模子”,有人說“看到他就安心”,甚至還有人說,“愛上了他”。

說我紅了,我真的很意外。”張文宏坦率地和記者說,這段在網上流傳的話是他內心想法的自然流露,這個時候,必須要講這番話了。

從1月15日上海發現首例病例,過去10多天,我們第一批進隔離病房的人已經非常疲憊了,是到‘換防’的時候了。但這個時候我派誰上?派沒孩子的去?派單身、沒家庭的上?派年輕的上?”張文宏說,他反覆思量,在最艱難的時候,想到了黨組織、黨支部。

我們每個黨員在入黨時是宣過誓的,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怎麼選?我只有靠這個唯一的標準——黨員上。”

疫情發展至今,幾乎所有人的神經都繃得很緊,尤其是張文宏,他根本顧不上什麼“走紅”之事。“他總是在‘趕路’,總是在解決問題。”同事們說。

就在昨天下午,因為考慮他最近工作節奏實在太快,醫院要給他配一輛車,方便他多地奔波,張文宏一口謝絕:大家都很忙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鍾南山後繼有人了 你怎麼看?

一切沒有想的那麼好,一切也沒有想的那麼糟!中國,努力!”這是張文宏在“華山感染”公眾號上寫下的一段話。正如過去半個月來他的“作戰”狀態:冷靜、客觀,但始終保持積極和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