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服藥後怎樣判斷有沒有效果?

服藥後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好轉?

服藥後幾個月滿臉痘痘是怎麼回事?

您經常檢查CD4並且盼望快速增長?

......

HIV感染者服藥後怎樣判斷有沒有效果?

判定標準一:病毒載量有沒有明顯下降?

1、6-12個月實現病載檢測不到(完全抑制)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目標是殺滅病毒並抑制複製,使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載量儘可能降低,直到檢測不到的水平。無論一開始您的病毒載量有多高,您最終都要實現“病載檢測不到”的目標。(根據不同儀器的檢測下限,病載檢測不到通常指病載低於50copies/mL或20copies/mL

需要多久才能實現“病載檢測不到”?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線(治療前)的病載水平。雖然整合酶抑制劑可更快速減少病毒載量,但其實只要患者能保證規範服藥,服藥依從性良好,無論使用何種治療方案,一般都是治療後6-12個月甚至更早就能實現病載檢測不到。

2、一過性反彈

又稱為“Blips”,就是說您已經實現病毒載量完全抑制並維持這個水平,但某一天,您卻檢測到少量的病毒(一般低於400copies/mL)。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很難說,有可能是檢測儀器故障或實驗操作出錯。總之,這並不表示治療方案失效,這時我們需要再檢測一次病載,如果結果顯示病載增長了3倍甚至更多,就需要評估依從性、耐藥等問題了。

3、病毒學失敗要及時換藥

如果您已經服藥好幾個月了,病毒載量一直下降卻始終還沒有達到檢測不到的水平(治療24周後連續兩次病載檢測結果仍>400copies/mL),甚至出現上升趨勢。此時醫生將評估和找出可能的原因,並決定是否需要更換治療方案,因為如果不及時更換方案,就有可能產生耐藥,包括交叉耐藥。


判定標準二:免疫系統恢復了嗎?

CD4的回升

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病情程度,CD4細胞水平可以飛速增長,也可以緩慢增長,有時候長期停留在某一水平。

一般情況下,患者接受治療後CD4細胞水平先出現短暫的快速上升,隨後平穩在某一水平,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再看到上升。但是,CD4細胞水平低於200才開始治療的患者,CD4的回升通常面臨一個難以跨越的陡坡,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看到增長,有的甚至難以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在未感染HIV的人群中,CD4細胞計數水平就已經有較大波動,正常水平在500-1500cells/ml。糾結每次CD4的檢測結果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即使是正常人,CD4水平也可能有很大波動。CD4水平的影響因素很多,近來操勞過度、睡眠不足、感冒、接種疫苗等都會影響CD4的檢測結果。所以看CD4/CD8的比值相對會更準確,因為這個比值通常比較穩定,在未感染HIV時大於1。如果CD4/CD8比值<0.2,則無論CD4多少都要進行治療。

當病載已獲得抑制CD4水平已經恢復正常有兩年以上,只要您繼續堅持規範治療,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

HIV感染者服藥後怎樣判斷有沒有效果?


判定標準三:自我感覺如何?

很遺憾地告訴您,所有藥物都有毒性和副作用。但是不同的藥物副作用不同,同一種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的毒性程度也不同。一般情況下,開始藥物治療後1個月副作用最明顯,約2-4個月會緩解或消失。

在開始治療之前,醫生會檢查您的肝腎功能,做尿常規、血常規等一系列檢查,然後根據您個人的生活工作問題定製合適的、副作用最低的方案。如果服藥後半年,副作用並沒有消失甚至越來越多厲害,或者難以忍受,請儘快就醫。

免疫重建炎性綜合徵(IRIS)

對於CD4細胞計數較低(尤其是低於200cells/ml)的患者,啟動治療後的前幾個月有可能因為免疫功能恢復而導致炎症反應增強。這時由於CD4細胞計數不斷增高,可能對引起機會性感染的病原體免疫反應增高,從而表現出一種新的或更惡化的臨床疾病。這就是免疫重建性綜合徵(IRIS)。

此時您可能出現這些症狀: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尤其是臉部)、肺及中樞系統病變、急性肝炎或其他機會性感染。一旦開始治療不久您出現上述情況,請務必儘快就醫,同時您要明白,這是藥物起到很好療效的信號!IRIS是您服用的藥物正在幫助人體重建免疫系統的一個跡象。儘管IRIS可能會讓您感覺情況更糟,但一旦免疫系統恢復正常,您就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煥然一新,比治療前的情況明顯好很多。

一旦出現IRIS症狀,應馬上就醫,醫生通常會建議繼續服藥不要中斷。有時候嚴重的IRIS可能需要住院治療,以便接受密切監測。

你在治療後是否出現過“免疫重建炎性綜合徵”? (單選)
0人
0%
出現過
0人
0%
沒有出現過
0人
0%
不清楚
<button>投票/<button>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雖然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療效越來越高,耐受性越來越好。但是長期服藥所帶來的副作用仍不容小覷。治療一年後即使自我感覺很棒,病載也檢測不到了,您也應該根據醫生要求定期複診,參加體檢,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轉自“李輝時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