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引言

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孩子会经历叛逆期,一举一动都跟家长教导的反着来,和其他孩子打闹......诸如此类的状况层出不穷,使家长们又无奈又烦恼。孩子们不听话不能放任不管,而是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惩罚并纠正他们的错误举动。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案例分析

4岁的壮壮总喜欢把零食、水果等放进嘴里咀嚼成碎渣,再随意的丢弃在家里的地板上,给做家务的爸爸妈妈们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壮壮爸爸于是想到了将清理地板作为惩罚,拿出抹布和垃圾桶,让壮壮把自己乱丢了一地的瓜子及坚果壳捡进桶里,清理干净才能出去玩。在壮壮爸爸多次运用清扫任务作为惩罚,并让壮壮体会到清扫的辛苦之后,他再也不会随意的将食物吐到地板上了。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叛逆不听话时,并没有向壮壮爸爸一样采用正确的惩罚方法,而是棍棒教育、打骂孩子,或以冷暴力进行处理。不当的处理加重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只会使不听话的行为更加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借鉴这4种''惩罚''方式:

1、 安排孩子做家务


动手清洗地板,擦洗窗户,搓洗衣服,折叠衣服,布置书房等等都是既可以锻炼孩子实践能力,又能督促他们独立思考如何分类、处理物品的绝好机会。


在家里看着家长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把家里布置得干干净净的小公主、小少爷们即感叹家长的家务能力又怀揣着侥幸心理,觉得家务和自己没有关系,在家里只顾吃喝玩耍,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年纪尚小不需要负担家庭劳动。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安排孩子做家务可以是对他们乱丢、乱放、乱画东西的体力惩罚,也是养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将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长的辛苦,在劳动的艰辛中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2、 取消孩子玩耍的权利

还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们好奇、好动,闲不下来。他们经常需要串门找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交流玩耍,但是身体和心理上又还不够成熟,对相处中的情绪起伏控制不佳,容易发生争吵、打闹。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肢体冲突如抓伤、挠伤,言语冲突如言语攻击侮辱都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形成心理阴影,造成社交恐惧。

必须用正确的惩罚方式来教导、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取消孩子玩耍的权利,将他们置于独立、隔离于群体的空间,冷静下来思考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并引导他们以同理心去关心、关爱身边的伙伴。

3、 给孩子布置体育运动任务

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运动能促进身体激素的分泌,调节稳定情绪,带来愉悦的心情。给孩子布置体育运动任务,如蛙跳、蹲起、跑步、跳绳等,既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又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对打闹、丢砸东西的情绪起伏较大的孩子而言,体育运动是健康的发泄方式。家长用体育运动作为惩罚,在陪伴时教练式的适当引导,能提升他们的耐受力及反应速度,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4、 暂时没收孩子喜欢的东西

可爱的玩偶、变形金刚、小汽车、乐高积木......不同的孩子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也都有自己爱不释手宝贝的玩具。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4种“惩罚”方式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家长可以暂时没收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惩罚,在他们完成该整改的任务如: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清理完该打扫的卫生后再将物品归还给孩子。

暂时没收孩子喜欢的东西,延迟他们的享乐行为,使他们明白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回馈。努力后获得的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比不劳而获、伸手即得时更为真实深刻。

总结

孩子成长阶段中叛逆时期的不听话行为举止,家长不应坐视不理,也不应该反应过度,而应当多思考、多观察,以正确的方式加以纠正和教导,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安排孩子做家务,取消孩子玩耍的权利,给孩子布置体育运动任务,暂时没收孩子喜欢的东西,这4种''惩罚''方式都很有用,家长可以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