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增長邏輯:結構性升級沒那麼容易!


前幾節個人用了差不多七八節的時間,精講了三個多小時,僅僅是把地方性白酒的突圍發展史和底層邏輯這兩個層面剖析了下,事實上,這些還僅僅冰山一角,如果真要細緻去講,幾乎每個白酒企業都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說。

白酒增長邏輯:結構性升級沒那麼容易!


不要以為談企業史沒用,對於白酒來說,它的作用太大了,你不瞭解白酒品牌的歷史基因,你就無法知道你所投資的白酒品牌,它的基因基礎和市場對它的容錯率到底有多大,有些道理,我們不是在說教中才懂,而是在故事中才會理解的更深刻。

本篇來梳理下以上幾節課的框架,第一條線路是地方白酒的突圍邏輯。

首先是地方性白酒的區域選擇,為何傾向選東不選西,選富不選窮,選大不選小,這都是有依據的,對於地方性白酒,這裡不包括茅五這樣的全國性酒企,區域富裕程度直接影響你地方酒的價格帶,還有就是提價的優先程度,你無法優先通過提價、去提前卡位價格帶,那麼你的戰略就是一紙空談。

所以,我們看到,在整個全國白酒地方版圖上,為何東部最富裕的江浙一帶率先提價去卡位價格帶,典型的就是洋河,要清楚一點,這跟其地理優勢是分不開的。

相對比,西部的伊力特等酒,就無法通過優先提價去卡位中高端價格帶,因為這是地方性白酒的最大軟肋,除了全國性酒企可以隨意去伸出中高端酒來卡位之外,其他落後的地方酒企,基本上沒有向中高端伸手的品牌力。

再說白酒的戰略,課程中咱們也精講了五糧液,包括下節也都會繼續深入剖析瀘州老窖系列等,它們的內部變革史,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政治家從商史。

從歷史的角度去回看,在高端排位賽中,並沒有絕對的王者,不要說當下茅臺為老大,未來它就一定也是,歷史老爺子會告訴咱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起初的老大並不是茅臺,而是瀘州老窖。

在1989年之前,那時國家實行對名酒控價,所以各地酒企都是憑真正的酒品來論價格高低,而第一屆評酒會上,四大名酒裡面也沒有五糧液,而國家89年放開名酒管制價格之後,五糧液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率先提價來滿足部分高端市場需求,瀘州老窖做的最錯誤的一個戰略,就是從名酒走向民酒,導致它雖然酒品很好,但卻淪為中低端心智,犯同樣錯誤的不止老窖,還有汾酒。

而第一屆評酒會都沒有上榜的五糧液,在之後,通過提價和高端品牌戰略十年超越了當時白酒霸主瀘州老窖,之後超越犯了同樣平民化戰略錯誤的汾酒,之後五糧液戰略管理層犯了一個大錯誤,那就是錯誤的認為未來高端白酒市場會停滯,於是乎,它就做出一個在現在看來很錯誤的戰略決策,那就是以代工模式進攻中低端,導致其子孫品牌達到幾千個之多,直接讓五糧液品牌力被挫。

在白酒行業弱勢調整期間,它不僅用中低端去侵佔市場,這是第一個錯誤,而且還主動降價力度過大,這兩大戰略失誤,直接讓五糧液的高端含金量大傷元氣。

而這時的茅臺,則聚焦聚焦再聚焦,穩價穩價再穩價,價格也是堅持不降價,這兩大戰略站立,讓茅臺的高端品牌力開始超越五糧液,開始首次比五糧液率先提價,而且價格超越五糧液。

這裡多提一嘴,品牌力的強弱靠什麼來衡量呢?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就是價格高低,也就是說,誰有能力定高價不減量,那你的品牌力就強,茅五之間,當年就是這樣,進入中低端之後的五糧液再次提價時,高端酒銷量直接下滑,而茅臺則是提價不減量,這就是品牌力的轉折點,當時在08年,如果懂得這點,那麼就會明白,當時茅五品牌的含金量開始掉個。

透過歷史,咱們看到,一個企業的大戰略直接影響酒企的品牌力變化,五糧液在當時多麼不可一世,就跟現在的茅臺一樣,但企業戰略錯誤,一樣被市場用腳投票,如今五糧液,第二代康橋和第三代李曙光也開始意識並反思之前企業的戰略教訓,開始聚焦高端,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轉變,前幾節,在課程中,也詳談了五糧液三代班子,他們的管理層戰略舉動,以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也評價了當下李曙光時代的管理層戰略。

白酒增長邏輯:結構性升級沒那麼容易!


而瀘州老窖當年太過謙虛,非要當平民,不肯當明星,如今看到人家茅五倆明星賺著大把的銀子,出場費那麼高不說,還漫天要價,關鍵是市場還吃它那套,這讓老窖後悔的屁股都綠了,於是趕緊掉頭,老窖可是當年整兒八經的酒品之王,在名酒控價的時代,它是消費者願意去溢價購買的好酒,所以老窖的酒品基礎強大那是不用說,當年的瀘香直接等同於濃香。

由於有真正上等的老窖,所以老窖在推出高端酒時,在佔位上就比較強勢,首先卡位“國窖”這個字號,其次推出1573,大力推廣,在消費市場,它的評價是相當不錯的,自從推出高端國窖1573,瀘州老窖的業績是蹭蹭蹭往上蹦,也開始享受了一路做明星的感覺。

白酒增長邏輯:結構性升級沒那麼容易!


別家酒企一看,什麼國酒、國窖都被佔了,於是都紛紛推出自己的高端酒,搶佔各種國字牌名號,什麼國緣、國臺、國花,國密、國韻……好像不帶個國字,都對不起高端這倆字,我這伯庸智庫如果是白酒品牌的話,我要不要考慮跟風起個“國庫”?

但毋庸置疑,最貴的倆名號,一個是國酒,一個是國窖,一個佔據感性定位,國酒就是代表社交社會層面的最好酒,一個佔據酒品理性定位,國窖其實就是酒質上最好的。

所以,這裡,我們透過歷史和邏輯,得出一個重要的關於公司戰略的論點,那就是結構性升級,課程中也據此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結構性升級的本質是滿足消費升級,消費升級的本質是痛點上移,要知道,近五年咱們喝白酒的人並沒有增加,只是喝酒的人會喝的越來越好,這就是現實和趨勢。

所以白酒企業梯隊中,誰越往上,誰就越收益,消費升級的結果就是使勁往上拱,這是中高端就是受益者,它們可以率先提價滿足不同價格帶的需求,而低端就是最倒黴的。

所以,就拿投資老窖來說,說白了,沒高端國窖來撐著,你這筆投資就是要完蛋的,投老窖就是投國窖1573在未來的放量和提價力,沒有結構性升級的酒企,在戰略上一定是有缺陷的,當年的金種子酒,就是由於沒有進行結構性升級,從而在其他白酒卡位價格帶時落伍掉隊。

何為結構性升級呢,說白了,人們條件好了,都想買點好酒了,喝差酒傷身體,這是誰都知道的事,但是,人們的財富等級不同,有的人需要300價格帶的酒,有人需要200價格帶的,這時,酒企就需要在相應的價格帶進行卡位升級,否則,你酒再好,就跟當年的老窖一樣,別人漲價,你不漲價,那就要掉隊,所以,對於高端白酒來說,有時不漲價也是一種罪過。

為何會這樣呢,因為酒本身帶有濃烈的社交屬性,在社交場合下,你是無法決定喝什麼酒的,在婚宴上,你就得照著價格帶來選酒,而不是選那個好喝但便宜的,總不能婚宴上喝二鍋頭吧,所以,人們買酒的優先考慮次序是由白酒的社交屬性決定好的,你說你不卡位升級能行嗎?歷史老爺子用教訓告訴你,不行。

結構性升級並不是簡單的分出中高,然後厚著臉皮強行往外推,這招不好使,而是要經歷長期的品牌孕育,你三五年都不好使,所以,這是一件大的戰略決策,看看洋河夢繫列,再看看國窖,這都是一個持續孕育品牌的過程。

這裡對公司高端戰略,咱們要優中選優,選擇大概率,打造成功的高端白酒不是一件易事,國內來看,幾千個品牌現在也就個位數能突圍,所以,對於結構性升級的成功,客觀來說,就看兩點,一看歷史品牌力,二看酒質,這是真經驗。

何為歷史品牌力,也就是你要能喚起國人的心智,老八大名酒都是有歷史基因和心智基礎的,像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這都是具備可以推出高端的品牌心智基礎,否則,你企業在營銷時,很難通過簡短的一個口號,讓別人理解你認同你。

像瀘州老窖推出高端白酒時,直接一句國窖,大夥立馬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而其他沒有歷史的酒企,你要用一句口號來定位高端簡直太難,所以說,你沒有強悍的歷史品牌心智和真正頂級的酒窖為基礎,你很難在營銷上打響,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酒品或酒質,也就是說你的酒質能否真正配的上真正的高端酒,說白了,你沒那好酒窖,硬靠營銷往上轟,也是白搭,為何呢,因為,在次高端地帶並不缺好酒,像劍南春等,尤其是川蜀一帶,名窖古窖有很多,同價位價格帶,它不像茅五這個價格帶,競爭對手很稀少,你高端都是從次高端為基礎發起衝鋒的,而次高端可以說名酒成群,你徒有營銷而酒品跟不上,那麼在長期去看,也是要被消費者拋棄掉的。

而國窖1573為何這十幾年都持續很牛,不單單是它的名氣,更重要的是它的酒品配的上國窖二字,這才是它真正的護城河,所以,消費市場也會用腳投票去篩選出那個在同價位帶上真正的好酒。

很多分析師,只會一股腦的分析品牌營銷,但是卻大大忽略了最重要的這點,甚至不談這點,這樣就違背了咱們對白酒投資的核心邏輯

另外,課程也詳細剖析了白酒企業的四大渠道模式:1+1深度分銷模式、經銷為主直營為輔模式、總代模式、買斷模式的優劣,論證了深度分銷模式為未來的主流進擊模式。

所以咱們投資白酒,不是簡單的定性看股本看財報,這些都是最淺顯的東西,真正要做的而是從渠道模式、酒品優劣、營銷戰略、管理層變革方向、結構性升級有效性等,從這些具體的層面全方位去高效考核,比如我看好深度分銷模式,我就不會選擇伊力特,我看好中高端結構性升級戰略,我就不會買西部酒企……

另外,通過層層剖析,最後落化出一個核心的增長邏輯,那就是對於酒企而言,那個增長確定性最高的酒企,一定是有效完成結構性升級的酒企,它不僅要具備管理層的進擊戰略,想要高端走的戰略決心。

同時,你的營銷戰略要跟自己的酒質契合,這簡直太難,洋河,營銷進擊力相當之強,但酒質上要弱於老窖,老窖的管理層進擊力戰略最近幾年也開始穩定下來,這也是嚐到了國窖的甜頭,所以說,對於中高端酒企的下注,是一個綜合反覆考量的一道題,而不是簡單的分析財報,看看增長率就完事的。

下節課程精講瀘州老窖,從歷史,到酒窖、產能、戰略變革、跟五糧液的差距和機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