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導語

通常來講,許多孩子在一週歲之前一個清晰可辨的單詞都說不出來。儘管如此,這半年是他們語言發展關鍵的時刻。因為他們在能說話之前很早就開始學習語言了。

首先,他們聽別人說單詞,然後理解單詞的意思。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最後說出自己的有意義的語言。聽與理解的重要性我們常常估計不足,因為我們傾向於過分強調孩子自己說話的重要性,而迫使他們模仿大人的發音。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啟蒙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時,家長應當明白的3個道理

1.但是,能說一兩個詞不等於會說話了。

要知道我們哺養的是人,而不是鸚鵡,因此不要把你的興趣傾注在捕捉那些聽起來象詞的聲音,或者說話讓孩子跟著模仿,或者急於捕捉分辨孩子說出的真正的詞。

而是要給孩子講話讓他聽,要給他大量的能幫助理解他所聽到的詞的意義的機會,給他發出的聲音迅速的反應。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大多數人認為孩子之所以學說話是因為他們要交流,要得到他們所要的東西。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嬰幼兒在整整一年裡沒用語言也實現了同照看他們的人的交流。

怎麼一下子就感到非要語言不可了呢?即使他們會說了一些詞,這些詞很少是與他們需要的東西有關的,他最先學會的不是“餅乾”、“來”、“起來”這些詞,而是那些人和物的名稱和標籤,或那些對他們來說能表達情緒的詞。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2.各種各樣的愉快情緒可能是引發他學語言的關鍵。

孩子生來就具備一種內在的善於聽人的聲音的興趣和一種內在的咿呀學語的趨向性。在前半年,孩子就開始欣賞那輕柔悅耳的人語聲,並把它視為他需要的一部分。

當他開始咿呀學語時,他會聽到他自己的聲音與你的相似,這些聲音給他帶來極大的歡樂。

他自己的聲音之所以讓他高興是因為他把這些聲音同你的聯繫起來的結果。他欲發出越來越多的聲音的動機也會因此強烈起來。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3.接著把咿呀之語加工成更為複雜的我們稱之為“行話”的形式,最後發展成為真正的話語。

當然,這只是多種理論中的一種理論,但是這個理論與許多觀察到的事實是符合的,比如,到半歲左右時,正常的孩子會繼續咿呀學語,而失聰的孩子昨呀聲就消失了。他們停止了咿呀聲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聽不到自己聲音的意味深長的反饋,而這種反饋是正常兒童學說話的動機。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還有一些例子可以論證這個理論。有一個小女孩,出生時就是半聾。在過了咿呀學語階段還沒有學會說話。後來,檢查表明她對溫和的語聲完全聽不見,而憤怒的聲音或自己的哭聲倒可以聽到,父母對她生氣或自己痛苦時,她可以聽見。

而父母對她慈愛或自己高興時,她就聽不見。在通過聽力訓練,恢復了她對輕柔的語聲的認聽能力後,她學會了說話。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如果你觀察你孩子的成長過程,你會覺得孩子的行為也與這個理論相符合。

在這半年中,每當他快樂興奮或高興滿足時,他總是在說話,或對你或對自己。但是一旦他生氣或不高興,就不說了而是大哭。

每當聽到他自言自語,發出一個聲音就停頓一下,象是等待回答,然後再繼續說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他的聲音聽起來非常象快樂、友好、幸福的語言,而絕不會是氣憤惱怒的話。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就是孩子最後真正開始說話了,也一定是在他愉快的情況下說出的。如果“球”這個詞是他說出的第一個詞,那麼這個詞絕不會是在他憤怒地要那球的情況下說出的,而一定是在他高興地評論球時說的。

如果你的名字是他會說的第一個詞,他不會第一次就把它用在責難的牢騷裡,而是會用在致意中的。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大約在半歲左右,大多數孩子都能與大人長時間的咿咿呀呀地對話,他發出一個聲音停下,等著你回答,然後再回答。只要你面對著跟他說,他就會說個不停。但是如果他看不見你了,就不會再說了,甚至你在房間的另一邊叫他,他都不會用聲音回答你。

小結

總之,在八個月的時候,大多數孩子就開始對大人的談話感興趣了。即使談話不是直接對他的,他也會這樣。你們夫婦坐著談話,他恰好坐在你們二人之間,隨著你二人輪流說話,他的頭會從一個人轉向另一個人,那神情好像是在觀看一場網球賽。

早期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家長可從3步入手幫孩子啟蒙

然而這談話遊戲簡直太好了,長時間的被冷落,他怎能按奈得住呢,不久他就會嚷叫起來讓你注意他。這叫聲不是本能地叫喚,也不是哭喊,而是地地道道的表達意思的大喊。一般來說,孩子帶著某種交際目的而用語言聲音這才是第一次。(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