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心理學的神祕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我曾經以為這只是一部兒童歡笑喜劇,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內心治癒並與過往自己和解的故事。


一部電影,可以帶給觀眾歡樂和憂傷;一部電影,也可以帶給觀眾啟發與頓悟。2015年5月18日,一部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聯手出品的動畫片在戛納上映,電影放映102分鐘笑聲不斷,結束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掌聲長達8分鐘……

這就是經典的電影動畫片---《頭腦特工隊》,這部動畫片除了獲得73界全球最佳動畫片長片獎,88界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它還被譽為:大學心理必修第一課。該影片腦洞大開的運用心理學知識把存在於每一個人頭腦中的各種情緒擬人化的演繹出來,形象生動的讓觀眾看到了人的思想活動以及各種情緒背後的故事,帶來了很多笑聲,同時也帶給人們很多思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5種情緒,分別是快樂開心、憂傷難過、憎恨厭惡、生氣憤怒、恐懼害怕,每一種情緒都以孩子的視角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分別是:樂樂、憂憂、厭厭、怒怒、怕怕。主人公萊莉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和爸爸媽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情緒一直是快樂開心(樂樂)主導,其他情緒都出現的相對較少。因爸爸工作變動而搬家,環境的變化加上青春期的來臨,萊莉的各種情緒都湧現了出來。

關於這部電影,網上的解讀很多,但基本都是立足於主人公五種情緒來分析。但是對我來說,從這部影片中,形象地看到了萊莉的意識和潛意識是如何工作的,明白了每種情緒都應該被重視、看見和接納,尤其是悲傷憤怒害怕等負面情緒,也給自己情緒管理以及育兒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萊利頭腦中的5個情緒小人

01、以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看主人公萊莉大腦的運轉模式,潛意識和意識的動態平衡暗藏玄機,發人深省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樂樂和憂憂、冰棒乘思想列車回大腦控制檯的旅途中,思想列車突然停下了,那是因為萊莉睡覺了;但負責情緒的部分還在值班工作,這就是意識和潛意識的其中一個工作模型。

  • 意識和潛意識:相互配合也相互制約

冰棒是萊莉幻想世界的最好夥伴,隨著幻想破滅,萊莉關於冰棒的記憶逐漸消失,冰棒被關進了一所小黑屋。樂樂和憂憂為了拿回在冰棒手裡的記憶球,勇敢的闖入了這所小黑屋,也就是潛意識世界。

在萊莉的潛意識世界裡是黑黑的一片,有她不喜歡吃的蔬菜,有奶奶的吸塵器,有點怕怕的小丑……這些都是萊莉孩童時期有些害怕的東西。潛意識包括很多,這個影片展示了潛意識的其中一個部分:人內心深處害怕恐懼的事物。

在電影中,萊莉的大腦中每生成一段記憶,頭腦總部就會生成一顆水晶球,這些記憶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之分。記憶也對應著不同的情緒,因此水晶球有不同的顏色。大腦中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短記憶球,而到了晚上,在睡眠狀態時,記憶球會通過一條管道,發送到儲藏室,就形成了長時記憶,這一切都是潛意識的運作。

從這裡我們看到,潛意識的東西雖然很少被人們提及和意識到,但是真真實實存在的,而且會對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個人的整體都是由大腦來控制的,大腦的能力可以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二者的關係是相互配合,同時,也是相互制約的:

  • 意識通常包括思考、邏輯、對錯、分析......
  • 潛意識包括身體、情緒、感覺、習慣、能量、記憶……

這和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提出的冰山理論也是一致的:

人的意識相當於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主)意識,佔10%左右,而隱藏在水下面的潛意識佔90%,可見,潛意識對人的作用影響巨大。

由此可見,思想思考是意識的一部分,是會休息的;但情緒感受、記憶是潛意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佔了很大的比例,是會一直工作的。意識潛意識都是服務我們的生命和生活的,瞭解到潛意識的存在,學會讓潛意識幫助我們的生活。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樂樂站在記憶水晶球面前


  • 學會和潛意識溝通,從潛意識中汲取能量

影片中樂樂和憂憂不在大腦中央控制檯時,剩下的情緒只有憤怒、害怕和厭惡了。當所有的人生島嶼都已坍塌,所有回憶都似乎也都變得蕩然無存。樂樂和冰棒身處在記憶的廢墟,在潛意識的深谷中獨自掙扎,影片中的這一處理應該是告訴我們,這是和潛意識溝通的一個過程。當樂樂和冰棒一起唱歌時,當彩虹車直達雲端時,當冰棒逐漸消逝,並說記得把她送到月球時,相信很多人都被這個畫面感動了,正是因為和潛意識達到和解的這樣一個過程,所有的情緒才會逐漸恢復正常。

李中瑩老師在《重塑心靈》對潛意識的運作過程是這樣描述的:

外界新刺激的信號收進來---新皮質在五百萬分之一秒內提供所有有關的儲存記錄---邊緣系統選擇最恰當的經驗網絡---啟動所擁有的情緒---產生推動力量--新網絡發展出來。

在一個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某些不愉快的人生體驗會演變成為長大後的某些心理障礙,因為所有具備的網絡裡都只給他類似的負面情緒,就如同萊莉搬家後的種種情緒。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啟動新的情緒,搭建新的網絡。

從電影迴歸現實生活,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知道了潛意識的存在,看到潛意識裡被忽略的部分,要學會和潛意識溝通,第一步,是學會深呼吸,慢慢平靜下來,在吸氣和呼氣時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第二步,讓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覺裡,想象那裡就是潛意識的中心,試著與潛意識對話,與潛意識溝通。

潛意識的最大特點就是自動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最好機制,我們看到潛意識,與潛意識經常溝通,在做事時也才會真正的身心合一。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樂樂和憂憂打算到潛意識區

02、只有快樂情緒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經歷,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力量,學會接納負面情緒才能在人生旅途走得更遠

萊莉搬家之前,情緒中一直是樂樂當領頭羊,樂樂也一直讓憂憂儘量不要出現,目的就是讓萊莉一直處於開心的狀態,甚至給憂憂畫個圈來限制她,但憂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出來,像極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回大腦總部的過程中,樂樂漸漸發現了憂憂的重要和厲害之處。萊莉的幻想夥伴冰棒發現他們的寶貝火箭車被清理記憶的工人摧毀了,他非常痛苦難過,樂樂想方設法的逗冰棒開心,卻沒有任何效果。憂憂是怎麼做得呢?她默默的坐到冰棒身邊,並沒有說很多話,而是拍拍冰棒,說理解他的難過,冰棒被憂憂接納而宣洩出來了自己的悲傷,開始大哭,最終釋放了情緒。

這一段簡直是教科書似的安慰人在悲傷難過的範本,第一步,坐下來和對方保持平等的位置,讓對方視覺上和心理上都會覺得舒服(而樂樂是站著和冰棒溝通);第二步,看見對方的情緒,允許和接納對方的情緒;第三步,拍拍背或者擁抱下,加強身體的鏈接。這樣做對方會感覺到被理解和接納,情緒就會自然流動和釋放出來了。

由此可見,每一種情緒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見、正視和接受;每一種情緒也都有自己的力量。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代表悲傷情緒的憂憂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好壞、沒有對錯,也沒有應該和不應該,情緒只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比如電影中的幾種情緒都各有優點:

  • 雖然憂憂是悲傷的角色,但會讓人與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增進:它是促進讓萊莉恢復正常生活的關鍵因素;
  • 樂樂是那個讓萊莉開心快樂的角色:她帶給萊莉的是樂觀、積極且散發光芒的能量;
  • 怒怒會給我們力量突然去做之前不敢做的事:萊莉非常想念之前的家,但不敢回去,一怒之下,她拿了媽媽的錢,坐上了回去的車;
  • 厭惡可以保護自己不做不喜歡的事:保護自己受傷害。
  • 害怕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遠離危險的事情。

冰棒的傷心情緒在得到憂憂的接納後變好了,而樂樂的搞笑逗樂卻沒起到任何作用。電影中的這一幕,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原因,也有對應的力量。當負面情緒出現時,立刻壓抑和轉化轉移是沒有用的。在難過悲傷時,痛痛快快的哭一次,比假裝開心偽裝憂傷更重要;在逆境中,承認之際壓力,哭出來也許會更輕鬆一些。在孩子情緒崩潰時,不是急於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是接納理解他當下的情緒。

值得慶幸的是樂樂意識到原來憂憂如此重要,在重回大腦總部時,樂樂讓憂憂做大腦總控制檯的主管。這時大腦中生成了一個複合的核心記憶球,既有快樂,又有悲傷。萊莉的情緒在這時也真正釋放出來了,哭泣,和爸爸媽媽擁抱,一切才恢復正常。

可見,看見自己的悲傷(或者其他負面情緒)是多麼的重要和必要,只有這樣,人才會輕鬆才會正常,其他情緒也都會正常。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萊莉和爸爸媽媽最後擁抱在一起

03、萊莉整個情緒發展過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基於萊莉的成長經歷和現實生活,談談影片帶給我關於育己育兒的現實思考

萊莉一家人搬到新家後,由於爸爸工作上的問題導致爸爸壓力很大、家庭關係緊張,我們看到鏡頭切到爸爸大腦中的情緒小人,一直是憤怒情緒在主導,這也是在餐桌上爸爸向女兒發火的原因;媽媽因為生活的壓力,變成了悲傷情緒在主導,從這裡讓我看到了父母管理自己情緒的重要性。

新環境的不適,加上萊莉青春期的來臨,這個關鍵時期萊莉的情緒很不穩定,一開始爸爸媽媽並沒有注意到萊莉的變化,認為她還是那個非常開心的小女孩,直到萊莉離家出走,他們才看到了女兒的情緒,看見了女兒對原來生活環境的想念,接納女兒現在的悲傷情緒,最後一家人擁抱在了一起,

這讓我領悟到及時看見孩子的情緒和引導孩子的情緒是多麼的重要。

  • 影片帶給我育己的思考:學會處理負面情緒

影片最後播放到爸爸媽媽大腦中的情緒角色,爸爸的情緒主導者是怒怒,媽媽的情緒主導者是憂憂,當大人自己的情緒處於一種低頻狀態時,便無暇顧及其他。爸爸一直在溝通工作,因工作不順利變的更加憤怒,自然也沒有注意到女兒的悲傷情緒;媽媽,處理家庭的事,和爸爸一起承擔工作事事,也很悲傷。幸運的是,後來爸爸媽媽看見女兒的情緒,也看見了他們自己的情緒,他們也想念原來的生活。

成人的情緒相對孩子會複雜一些,但我們都知道情緒是我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緒是身體的反應,情緒來了是提醒我們要和情緒相處。正面情緒出現時,我們開心的和它在一起;負面情緒來了,我們更要覺察到情緒產生的原因,要好好正視它的存在和接受。一定提醒自己的是: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時,不是想辦法讓這種情緒停止或者隱藏,而是接受並和這些負面情緒相處,再找到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

現實案例:前些天,我遇到一位親人離世,特別難過痛苦,當時哭的腿和手都會抖得停不下來。我知道這時負責悲傷的情緒來主導我了,我沒有壓抑和轉移,就讓自己哭,把這種傷心哭出來,讓自己的悲傷情緒流露出來,自己的狀態才會好轉了一些。

很多時候,人們會用脾氣好或者有修養來形容一個人的情緒好。其實不然,有可能是壓抑了某種情緒,長時間下來,會對人的身體很不好。提高情緒的管理能力,要從自我覺察,自我接納、自己運用和處理做起。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萊萊媽媽的5個情緒角色


  • 帶給我育兒的思考:正確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萊莉11歲之前都是樂樂在主導情緒,隨著年齡生長環境改變,其他情緒都在爭主導位置,就如同現實生活中,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多點開心,不想孩子難過,恨不得不讓孩子哭,但孩子還是會有各種情緒出現。

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方法。關於孩子的情緒引導我收穫了以下三點方法:

1.教給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通過遊戲、繪本的形式來一起幫助孩子定義每一種情緒,什麼是開心、什麼是厭惡、什麼是憤怒......比如,當你的玩具被別人搶了,當時的情緒是生氣,幫助孩子用語言來描述出自己的情緒,或者用合適的行為表達出來。

2.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情緒:當我們因為一件事特別生氣時,如果有一個人卻幫我們各種講道理和分析,我們是聽不進的,即使對方說得多好多對。同理,對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要做的事看見孩子的情緒並接納,再教給孩子正確的表達出來。

3.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孩子難過哭泣憤怒的時候,告訴孩子情緒的名稱,讓孩子學會和情緒相處。這些情緒是都是相互作用的,就像電影中接納樂樂的存在,也要正常接納憂憂、厭厭、怕怕、怒怒等負面情緒。當全然接納自己的情緒後,一個人的狀態才是最好的。

掀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頭腦特工隊》藏著和解與救贖的治癒真理

孩子不同情緒展示圖


因此,在幫助孩子梳理情緒時,需要引導啟發孩子思考情緒是因為什麼事情引起的,如何解決問題,自己可以有辦法嗎,做不到可以請誰幫忙呢,比如請大人或者老師的幫助。在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個情緒也就可以得到緩解。

寫在最後:

《頭腦特工隊》的英文原名是Inside Out,我想這個名字帶給人們的啟發是進入我們的潛意識,進入我們的情緒,看見和接納它們,我們才能安全的出來,才能擁抱當下的自己吧。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如何處理情緒是我們應該學會並教給孩子的課題。每個人自我成長的路上都是一場心理的博弈,也會出現成長的幾個重要性階段。情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緒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各種可能性,情緒也是記憶的必需部分,我們是情緒的主人,也是人生的主人。歡迎關注

本文配圖來自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