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從小備受歧視的何小萍,生命卑賤如螻蟻。父親枉受牢獄之災,直到去世,也沒有得到昭雪。母親改嫁,連弟弟妹妹都可以公然欺負小萍。小萍曾經不惜故意把自己凍病,只為獲得母親懷抱一點點的溫暖。

《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沒有雨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離開了那個視她為累贅的家庭,以為就可以不再受委屈,小萍於是勤學苦練跳舞終於獲得了入伍的機會。然而,命運並沒有給這個被原生家庭傷透了心的女孩一點笑顏。

“偷軍裝”,僅僅是想快一點照張相寄給牢裡的父親,被舍友發現了“罪證”;因為身材幹瘦而在胸衣上做了手腳,再次受到隊友的奚落和羞辱;因為出汗多,被舞伴嫌棄;父親去世......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和打擊,讓這個女孩子不堪重負......只有劉峰,這個隊友任何時候都給與她無條件的支持,讓小萍在看似歡喜熱鬧的文工團裡堅強地活下去。

《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直到有一天,劉峰因為“touch”事件被轟下了“神壇”,成為人人唾棄、鄙視的對象。那些接受過劉峰熱情幫助的人,沒有一個站出來為劉峰說一句話,沒有一個人來為失魂落魄的劉峰送行......只有小萍,這個在別人眼裡不講衛生、不知廉恥偷軍裝的女孩,大聲地向全世界宣佈“劉峰,明天我去送你!”

在命運反覆折磨中,小萍似乎迎來了轉折點。隊友卓瑪不慎受傷,小萍得到了出演A角的機會。也許對於別人,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然而此時,小萍已然對周圍的人,周圍朝夕相處的人,徹底失望,絕望......以前那些嘲笑她,瞧不起她的人,尤其是傷害了劉峰的人,在小萍心中,成為了被鄙視的人。小萍的靈魂已經不屑於與他們(她們)為伍。

《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中越戰爭爆發,小萍上了前線當了護士。在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世界裡搶救傷員。小萍看盡了生死,看盡了善良與罪惡,在感動與痛苦的交織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戰爭結束了,由於小萍的突出貢獻,成為了英模,到處作報告。在很多人的眼裡,這是一份求之不得的殊榮。然而,成為英雄的小萍卻瘋了。醫院解釋是:一個從小沒有得到重視的女孩子,如同凍僵了的大白菜,不能適應溫室的美好,hold不住鮮花和掌聲,所以瘋了。

《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然而,小萍真的是因為生活的反差太大而精神失常麼?電影裡給出的解釋,對別人也許有一定道理。歌手趙傳曾經有一首歌《我終於失去了你》中唱道“我終於讓千百雙手在我面前揮舞,我終於擁有了千百個熱情的笑容,我終於讓人群被我深深的打動,我卻忘了告訴你,你一直在我心中,在擁擠的人群中,我終於失去了你,當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榮......"

有些人是會在突如其來的成功和名利中失去了初心。然而小萍不會,當所有的榮譽襲來,小萍發瘋的原因是:(1)小萍對生命的尊重、對戰友的熱愛、對友情的珍惜是真誠的。在她心裡,為戰友做這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甚至自己還做得不夠,無須到處炫耀。如果炫耀,那是對戰友的褻瀆和傷害。(2)戰場上滾滾硝煙,無數的戰友犧牲在前進的路上。每每想到無數戰友的生死離別,想到那個16歲就犧牲了,還沒有嘗過果丹皮的味道的小戰士,想到劉峰的手臂......小萍怎麼忍心在血光中收穫鮮花與掌聲?

因此,小萍事實上已經罹患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主要是經歷戰爭的士兵,所以稱此為“炮殼震驚”(shell shock),也稱其為“戰爭疲勞”(battle fatigue)。

《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PTSD的核心症狀有“創傷性再體驗症狀、迴避和麻木類症狀、警覺性增高”等三組症狀:(1)創傷性再體驗症狀: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覆、不自主地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2)迴避和麻木類症狀:主要表現為患者長期或持續性地極力迴避與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拒絕參加有關的活動,迴避創傷的地點或與創傷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3)警覺性增高症狀:主要表現為過度警覺、驚跳反應增強,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另外,有些患者還可表現出濫用成癮物質、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行為等,這些行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為應對方式的表現。同時,抑鬱症狀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見的伴隨症狀。(本部分知識來源於百度百科)

因此,戰後的小萍作為“英雄”,每一次演講無異於都要揭開戰爭帶來的創傷。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在人們心中的陰影卻久久不能消散。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小萍的境遇看上去陽光燦爛,而實際上內心卻陰雲密佈。

直到有一天,就在文工團解散前最後一次演出,小萍不是演員,而是作為特殊觀眾,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當無比熟悉而親切的音樂響起,喚醒了小萍潛意識裡對舞蹈最純粹的熱愛,她獨自來到草地上,沒有舞臺,沒有觀眾,沒有燈光,沒有掌聲,沒有喧鬧,沒有名利,沒有雜念......在皎潔的月光下,小萍用舞蹈闡釋了最乾淨的靈魂,完成了內心的重建。

一代又一代人芳華逝去,人們在歲月中改變了模樣,人們都希望在故事的最後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希望小萍和劉峰有更好的生活。然而有多少人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一邊唏噓小萍和劉峰的命運,一邊更希望過著林丁丁、陳燦的日子。

無論我們多麼期望每一個生命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然而,劉峰、小萍,這兩個被時代傷透了心的人,卻沒有憎恨這個時代,他們依然選擇善良。每次同學聚會,別人都是一臉滄桑抱怨著生活,倒是劉峰和小萍,卻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芳華》:何小萍瘋了真的是因為遭遇反差太大的緣故嗎?

每個人的青春都曾開滿鮮花,芳華剎那,經歲月滄桑,你是否還能聞到來自年華的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