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唐代詩人李遠在《剪綵》 中寫道:“剪綵贈相親,銀釵綴鳳真,雙雙御綏鳥,兩兩度橋人,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願君千萬歲,無處不逢春。”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小的時候,逢年過節總會看到家家戶戶貼窗花,以彰顯吉祥喜慶。從有記憶起,千姿百態美倫美奐的窗花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是個神秘的所在,那牡丹花紋路是如何剪出?那龍鳳呈祥是如何在紙上飛舞?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帶著內心多年的疑問,我走進河北阜城縣,欣賞一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剪紙旗袍走秀的活動。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在阜城縣流淌而過的京杭大運河,曾孕育了“舟楫如雲,帆檣蔽日”的商業文明,更積澱下了豐富的運河文化,而阜城剪紙就是運河文化散落民間的一朵瑰麗的藝術奇葩。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古時候,女孩子十三四歲就開始學“女工”,刺繡是必修課,這刺繡中的花樣,就是阜城剪紙形成的直接源泉。相傳,阜城剪紙始自金元時期,有一位姓陳的紙糊匠沿大運河營生,他心靈手巧,擅長扎紙活、糊頂棚。每當扎完燈籠或糊完頂棚後,他都要用紅紙剪成花鳥魚蟲的形象貼在四周,藉以來烘托喜慶氣氛,深受大家歡迎。後來,人們學著他的樣子,自己剪花貼在頂棚上、牆壁上、窗戶上,阜城剪紙逐漸形成。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源遠流長,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這些質樸的,生動的,有趣的鏤空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不但給人以美的享受,且寓意深遠。

藝術風格獨特而鮮明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以傳統的中國繪畫為基礎,並保持中國畫的寫意、工筆等諸多形式,兼收幷蓄古今各地剪紙藝術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效果既有粗獷豪放,也有嚴謹逼真。其“刀功”,既遒勁有力,又流暢宛轉。表現在作品上,雖線條細如髮絲,但流暢優美,紋理清晰,欲斷還連,令人匪夷所思,歎為觀止。與其他派別的剪紙相比較,更具意境和深度。阜城剪紙選材廣泛,洋洋大千世界,漫漫中外古今,凡可入畫者皆可在陳集人的手中剪出,山川、樹木、花鳥、人物、草蟲、走獸及書法作品無不形神具備,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給人以驚奇及美的享受。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2010年,阜城縣被列入“河北省千年古縣”。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民間剪紙以她精美的圖案,神奇的工藝,鮮明的藝術特徵為世人矚目,歎為觀止。千年古縣,傳統藝術如數家珍,作為民間傳統藝術瑰寶中的一朵奇葩,阜城剪紙來源於當地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以其獨有的魅力綻放出絢爛多姿的文化風采。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獨特的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一是陰陽相間,線條流暢。陽刻剪紙是把圖案以外的部分剪刻掉,保留原有圖案,特點是線條流暢清新,玲瓏細緻。陰刻剪紙是把圖案自身剪刻掉,剩下的是圖案以外的部分,通過襯紙反襯出圖案的內容,特點是純樸厚重,結實粗獷。阜城剪紙是陰陽結合型剪紙,將陰刻陽刻兩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穿插、結合在一起,使作品陰陽相濟,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豐富了剪紙的藝術表現力。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二是色彩單純,形象鮮明。剪紙按用紙及製作一般分為單色剪紙和複色剪紙兩類,阜城剪紙以單色剪紙為主,畫面對比強烈,形象鮮明生動,傳統氣息濃烈。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三是構圖嚴謹,造型優美。在構圖方面,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很難表現三維空間。但是阜城剪紙利用巧妙的構思,使用組合的手法,運用“層層壘高”或 “隔物換景”等形式,可以將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等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使物象造型形體突出,姿態誇張,線條優美,質樸清新,拙中見巧,純真動人。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四是技法講究,刀功巧妙。阜城剪紙易學難精,最注重刀下功夫,沒有若干年的勤學苦練,無法將剪紙的神韻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鬍鬚”是其最講究的技法。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的主要工具是蠟板和刻刀。蠟板是用動植物油、草木灰、麵粉、石蠟按一定的比例在鐵鍋中加熱,經攪拌、揉搓、晾涼後裝入方型淺木盒內壓實做成,好的蠟板應該不松不散,刀入蠟板不澀不夾,出刀後用手輕輕一按不留刀痕。刻刀用舊發條、鋸條做成,經砂輪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狀後用細線繩綁緊在小木條或竹杆上即可。好的刻刀用白鋼或鋒鋼線割後磨製而成,具有較高的硬度和韌性且鋒利易磨耐用。陳集剪紙的原材料有絲綢、布匹、絹紙、宣紙、色紙等,通過對圖案的構思創意和投樣選料,然後在蠟板上雕刻,再經過落款和整理,就形成了一件完整的藝術品。


小剪紙帶動大產業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阜城剪紙——巧手摺剪錦繡乾坤


萬紫千紅,群芳吐豔。在阜城,剪紙文化、剪紙藝術無處不在,小窗花成了大氣候。目前,阜城縣擁有劉建國、尤金水、黃景然、王文起、王延行、王書良、潘江利等剪紙高手上百名。湧現出《巍峨長城》、《中華騰飛》、《盛世中華》、《領袖肖像》等多幅在國家、省市獲獎作品。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阜城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民間剪紙加工和集散地,形成了以崔廟陳集為中心,包括小息村、大息村、普城寺村在內的八個剪紙專業村,輻射周邊兩市四縣十幾個鄉鎮四十多個村,從業人員5000多人,年產值過億元,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等28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各大中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