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张春萍,1956年出生于北京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理事,北京国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幅作品被收藏家、报社、企业家、拍卖行、及国内外友好人士收藏。旅游卫视、山西卫视、广东电视台等做过专题采访。光明日报、产经杂志、建筑报、投资时报,市场杂志、人民日报海外版都有专题刊登。中国十大媒体刊载《著名绘画大师张春萍作品展》。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张春萍巨幅山水画作品《京华韵》(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编辑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画家张春萍在北京市档案馆一楼大厅介绍其创作巨幅山水画《京华韵》编辑


张春萍擅长城市山水、山水巨幅绘画创作。代表作有2009年主创12米长x0.9米高巨幅画作《丰台盛世图》;国家一级档案馆收藏。 2010年主创11米长x2.1米高《盛世和谐五台山》巨幅绘画由五台山博物馆收藏。2012年主创《世界遗产五台圣境》6米长x1.6米高,由五台县政府收藏;2012年主创11米长x2米高《佛光普照》江苏个人企业博物馆收藏。2012年主创《鹤山春晓》原(鹤山如此多娇)9米长x1.6米高 由鹤山市博物馆收藏。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2011年,著名画家张春萍接受旅游卫视《艺眼看世界》栏目专访编辑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2011年,画家张春萍专题片《只争朝夕——女画家张春萍》在旅游卫视(今海南卫视)播出编辑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著名画家张春萍(左一)与《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编辑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张春萍巨幅山水画《京华韵》(局部)编辑


1995年《北上抗日图》由卢沟桥抗日馆收藏;1998作品《此处白云能醉人》和《万里长城》由文化部收藏。2011年《一夜春风思三音》被首都博物馆收藏。1997年获世界华人艺术人才大奖。2012年作品《深谷春月听钟声》由国家作为国礼送尼泊尔总统收藏。2013年国画作品获中国策划协会第二届峰会“书画创意金奖”2014年作品瓷《山水清音》国家赠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2015年作品《日沐大雁山》《桂林山水》选入国家重要领导人贺卡。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现在的张春萍不是在画画,就是在旅游,而旅游多半是为了寻找素材。为了创作《世界遗产五台圣境》,她专门去五台山采风了两个多月。这幅画像极了“航拍”图,有人用三远“高远、深远和平远”来评价这幅画。“我是跳上来去画的一个心中的五台山。从山上往下观,一切都使你心胸敞开,然后变宽,变平静。像用佛教的理念来看整个世界,世界就博大了一样。这样画出来的五台山有一种境界,让人看着有敬畏之感。”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丰台盛世图》局部 (张春萍绘制)编辑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代画家石涛提出来的艺术思想,而张春萍也注重在景色的写生和观察中,倾心阅读和领略山河变迁中的时代精神,并借此把握当代山水的精神之美,直接而鲜明地凸显在她的画作中。她的《丰台盛世图》长达12米,一共有30处景,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标志性建筑。她以丰北桥作主线,将这30处景巧妙融在一起。构图非常精妙,将北京丰台区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完整地展现在观者面前。她为了完成这幅画作,日夜深耕,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中途甚至因尿血被紧急送往了医院,而就在治疗期间,她也没有停止过创作。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而她的作品《万古卢沟佑安澜》则是在北京园博园建成之前的一个畅想曲。画里的那些依山傍水的建筑都是她想象出来的,是她对于“卢沟两岸尽朝晖”的尽情向往与憧憬。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张春萍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都讲究构图的整体感、厚重感,以色彩、明暗形成画面的递进变化,恢弘而不失细节的刻画,丰满而又富于层次感。同时,她最大限度地削弱了真实景色的客观性,使画面更好地纳入了心灵的艺术表达。她的山水画其实是她的一种自我精神完善,表达着她对祖国山河及时代的热爱。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绘画之于张春萍,不仅是对自己精神领域的探索,更是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索。先锋与传统交织,墨韵与灵性并存,使得她的山水画作富有充沛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张春萍很重视对传统经典的研习与运用。她创作《日沐大雁山》时,三上大雁山,一步一步去看,竟发现景致优美的大雁山正好符合中国的易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她按照风水学的原理画成了这幅画。她画的四大佛教名山,画卷铺开,乍一看过去,像展开的是一个地球,给人以“天人合一”之震撼感。“这就是我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方法,叫万物归一,一为一点,我就给它归为了一个球。”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张春萍说中国绘画叫写意。意在什么?意在表现内涵,意在表现心里的东西。而西洋画主要是逼真、再现。所以中国画的内涵,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思维和创作方法。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她的新创作是正在画的卢沟桥,而这次表现手法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不再是空中俯瞰的“航拍”了,而是一种历史的穿越,卢沟桥五百年的历史穿越。“要是没有过去那些文人的笔墨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不下来。而传承下来的文化如何去创新,我想每个画家都有责任去探求。”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 寄情山水 春和景明”——张春萍的山水画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