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最後的格格,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了溥儀最不敢說的話

人在生下來後的家庭背景,身份,甚至是性別都是不能夠自己決定的。但是,雖然人在出生時的一切,都是不能夠自己的,但是,其後的人生卻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步一步的走出來。而這篇文章所要訴說的人物,她是清朝最後的格格,在2004年去世,而在臨終前他說了溥儀最不敢說的話。她便是活到了21世紀的最後一位格格,愛新覺羅·韞歡。

說到金志堅這個名字,乍聽上去好像是個威武的大漢,但是實際上其主人卻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而且還是一個滿清的格格。這想必事先對這位格格沒有了解的人,應該是想不到的。金志堅是個漢名,她的本名叫做愛新覺羅·韞歡,她是載灃的七女兒,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親七妹,同時是清王朝中,最後出生的一位皇族成員。

她是清朝最後的格格,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了溥儀最不敢說的話

據《清史稿》記載:“攝政王載灃奉太皇太后懿旨監國。軍國機務,中外章奏,悉取攝政王處分,稱詔行之,大事並請皇太后懿旨。”

愛新覺羅·載灃,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孫,也是宣統帝溥儀生父,是清朝宗室,於宣統年間任監國攝政王。也就是愛新覺羅·韞歡的父親了。

據《清史稿》記載:“帝沖齡嗣服,監國攝政,軍國機務,悉由處分,大事並白太后取進止。”

在清朝末年時,由於外來列強的侵入,皇帝制被滅,而時任皇帝的溥儀也被迫退位,但仍留在紫禁城中。而此時的韞歡格格才出生不久,就被人送去醇親王府養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出生在皇家中,並非是什麼天大的好事。她雖說是作為溥儀新添的妹妹,皇室最後一位正統的格格,但卻自小卻沒有在宮中長大,更是與自己的哥哥溥儀從沒見過一面。之後沒多久,馮玉祥便發動政變,並將所有遺留在宮中的皇室,統統都趕了出去,而小小年紀的溥儀也同樣的被迫離開了皇宮,並暫時住進了醇親王府。

她是清朝最後的格格,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了溥儀最不敢說的話

在1942年時,韞歡的母親鄧佳氏便因病逝世。在等到韞歡26歲之後,她走出王府,到了一所學校當中幫助她四哥工作。而大概是她對教學工作產生了興趣,因此韞歡在1948年時和一位朋友李淑芬一起創辦了一所,名為“堅志女子職業學校”的女子學校。在1949年北京人民舉行慶祝解放大遊行時,而韞歡跟她的學生們也一起在遊行隊伍中歡呼,並且還在10月1日親自參加了開國大典。

而正是在這一年,韞歡又在李淑芬的介紹下,認識了那個可以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喬宏志。喬宏志跟韞歡一樣也是一位老師,倆人在見了幾次面後,都互有好感,於是很快的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後來他們又育有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然而命運不公,這個原來幸福的一家,卻在結婚後的第七年打破了平靜。喬宏志因為心臟病猝然發作,而去世了,自此永遠離開了韞歡。

她是清朝最後的格格,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了溥儀最不敢說的話

丈夫去世時,他們的孩子還那麼小,因此這對韞歡的打擊是很大的,她沒有了丈夫,一個人要拉扯大三個孩子也更是不易,但她卻始終不願意接受國家的幫助,而且還一直都從事在教育的行業上,依舊兢兢業業,並且獲得了很多的獎項以及榮譽。

到了2004年,八十三歲的韞歡病危,並被送入醫院,最後經治療無效而死亡。韞歡是不幸得了胃癌,這最後的一位大清格格,便這樣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她是清朝最後的格格,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了溥儀最不敢說的話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身份特殊的83歲的老人,在去世前居然說出了溥儀一直以來最不敢說的話。她淡然的表示,她的家族一直都是中國歷史的大罪人,而她的一生能夠從事在教育行業上,為國家作出一些貢獻,能夠為人民服務,這是她最大的榮幸。

至此,無論她的家族曾經做了什麼,但這都不是之後才出生的她的錯,畢竟人是無法選擇出生時的一切的。然而,對此無需自責的她,卻是在心裡默默的承受了這樣的壓力直到生命終結的最後一刻。相信,無論人們是有多麼痛恨當時的封建王朝,但是聽到她這番發自肺腑的表達,看到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教育事業上,這些過去的榮辱以及痛恨也都就此蕩然無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