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幼兒園了,我的寶貝能行嗎?快來看看這4個指標

到了暑假時節,有一群媽媽會很焦慮,心情很忐忑,那就是即將要步入幼兒園的新小班小朋友的媽媽。孩子長大了,要離開家庭,第一次進入陌生的環境,第一次沒有家人陪伴,媽媽們忍不住會在心裡想:不知道我的寶貝能不能順利上幼兒園?

快上幼兒園了,我的寶貝能行嗎?快來看看這4個指標

媽媽們不用擔心,孩子剛上幼兒園哭鬧、生病、體重變化都是正常現象,心理學上講,這叫入園焦慮,孩子從一個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可避免地對自己的依戀關係產生焦慮,因為所有人都不認識,他覺得不安全,心理焦慮導致孩子哭鬧、甚至影響進食、生病這都是有可能的,為了不讓孩子產生劇烈的反應,我們可以著重培養孩子一些上幼兒園需要的能力,讓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時,自己也能從容地面對,從而縮短入園焦慮期。

好在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可以現在就來看一看,孩子是否具備上幼兒園的能力:

第一、良好的表達能力

無論在幼兒園做什麼,表達能力都是基礎,因為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老師不可能一下子瞭解孩子,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孩子自己主動跟老師表達需求,比如想尿尿了,想喝水了,找不到東西了,這些都需要說出來。

在班上一個老師平均下來要看護好幾個寶貝,難免會有照顧不周的時候,孩子的主動表達能解決很多自己的基本需求。另外主動表達還能讓孩子迅速地在班裡結交到好朋友,緩解對新環境適應的焦慮。因此我們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平時多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快上幼兒園了,我的寶貝能行嗎?快來看看這4個指標

第二、能自己進餐、如廁。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生理需求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這個需求解決不了,這個人是不可能有別的發展的,他可能會一直處於焦慮的狀態。3歲的寶寶,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有自己進餐的能力和自己如廁的能力。這兩件是解決個人生理問題的大事。這兩個能力沒有鍛鍊好,孩子會對上幼兒園充滿恐懼,因為沒有人能照顧他,陌生人他也不願意靠近,會延長入園焦慮。

快上幼兒園了,我的寶貝能行嗎?快來看看這4個指標

不僅如此,在集體生活中,自理能力會提升一個人的自信,提高活動的效率。別的小朋友幾分鐘就能上好廁所了,不熟練的寶寶可能要十幾分鍾,還有可能弄溼褲子,孩子在集體中的挫敗感會很強。如果他不能順利如廁,也不好意思告老師,很有可能穿著溼褲子很長時間,直到老師發現他,那麼一定影響孩子的健康。

第三、較好的社會適應力

所謂社會適應力就是孩子面對陌生環境的能力,比如有的孩子一到別人家做客就很謹慎,總躲在媽媽身後,有的孩子卻自來熟,跟誰也能聊上幾句,這兩種孩子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截然不同。

面對比較膽小的孩子,媽媽可以在讓孩子覺得安全的前提下領著孩子接觸一些陌生的人和陌生的地方,必要時,可以提前參觀一下自己即將進入的幼兒園,熟悉一下自己的老師,讓孩子不再過分的焦慮,等到上幼兒園自己面對老師和小朋友時,會淡定從容一些。

快上幼兒園了,我的寶貝能行嗎?快來看看這4個指標

第四、培對上幼兒園有所期待(這個很重要)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很好的地方,很有趣,而且這是長大了的標誌,但是很多媽媽總是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擔心的情緒透露給孩子,這樣孩子也會很憂慮。

比如,有的媽媽會說:“你乖乖的啊,你不乖以後老師可要管你呢!”好了,孩子心裡想,幼兒園的老師肯定特別厲害,啥也幹不了了;有的媽媽會說:“你看你還不會XX,這上了幼兒園可咋辦呀!”孩子知道我上了幼兒園很可能沒人管;有的媽媽這樣說:“人家搶你的玩具,你得上去要呀,上幼兒園那麼多小朋友,你咋辦?”孩子本來就不會處理矛盾,一定說那麼多小朋友要搶自己的玩具,心裡更恐懼了!

我們應該怎麼跟孩子說話呢?下面這幾句話,媽媽可以學一學,跟孩子說一說。

比如:幼兒園有大滑梯,有好多好多玩具,比家裡還多呢!幼兒園有好多漂亮的老師,她們像媽媽一樣照顧寶寶,你想跟媽媽說的, 就可以跟老師說。幼兒園裡有很多跟你一樣的小朋友,你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玩,多開心呀,一點也不孤單。寶寶你都長大啦,能照顧自己啦,你去了幼兒園沒準還能幫著照顧別的小朋友呢!幼兒園裡能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畫畫、能做好多好多事情!

快上幼兒園了,我的寶貝能行嗎?快來看看這4個指標

入園前的準備就說這麼多啦,媽媽們趕緊行動起來吧,前期準備得越充分,後期孩子入園就會越順利。

幫孩子順利度過入園焦慮,不僅需要前期的準備,後期跟幼兒園的配合也依然很重要哦!下一篇,娜娜來具體說說入園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