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導讀:】

前些天,在觀看我家小閨女在幼兒園一天上課時的視頻錄像時,突然發現了一件令我非常擔心的事。

在孩子上課時,不管老師問什麼問題,閨女都是縮在角落裡,一言不發。原本讀寫就會比別的小朋友要慢許多的,難道是現在連基本的正常課程都跟不上了嗎?我滿心的疑問。

昨天下午我去接孩子回家後,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她具體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而她的答覆,卻真的讓我無地自容,令我震驚:

“那些答案我知道啊,可是老師問的是那些聰明的小朋友呀,老師又沒有問我,我是笨的小朋友!”

突然在這一瞬間,我的心猶如被尖針刺紮了下,感覺自己是全世界裡最失敗的媽媽。

回想起來,平時在家在輔導女兒的作業時,我曾經常習慣性的說過“你怎麼就這麼笨呢”之類的蠢話。

可是我真沒想到,我一時氣急敗壞時隨口說出來的話語,竟然讓女兒認真的記在了她幼小的心裡,甚至還就此默認了自己就是一個“笨”小孩的身份。

此時我真的是無法想象,要是我那天沒有觀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視頻,沒有去問孩子不答問題的原因,女兒將來該會變成什麼樣子?她會不會因為我曾經那口頭語的過失,從此就認定了自己就是一個“笨”小孩,什麼都不會,而且還會在她未來的一生中,一直揹負著這樣一個自卑的枷鎖?

著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說過:

孩子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在我現在看來,這句話確實是如此的。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在家庭育兒教育過程中,很多時候,哪怕是我們口中的“笨”,僅僅只是在氣頭上的隨口一說,其實,它也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一種難以磨滅的傷痕。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笨”是摘不掉的帽子,是一生都避不開的痛

曾在知乎上有個熱門的提問,“小時候我們身邊的那些“笨”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在下面眾多的回答中,其中有一條匿名的回答讓人看了很是讓人心疼:

網友說,那時在她小學階段每次考試基本是最後一名,反應也感覺要比別人慢半拍一樣,而最關鍵的卻是媽媽竟還當著老師的面,說她是弱智。

因此,在兒時的上學期間,自卑的她幾乎每天都會被同學們欺負,從而導致自己沒有朋友,沒有玩伴,所以在上下學時都只敢繞著對面的一條小路走,生怕碰見人。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再後來媽媽發現了她的異常,於是就給她換了一所新的學校,可是即使是在新的學校,她的成績依舊是吊車尾。而此時在她自己看來,覺得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在她心裡,他就覺得自己本是一個笨小孩嘛。

再到後來,參加工作了,也是如此,和老闆一起開會時,即使自己腦裡有很好的想法,但也是從不敢主動的提出來的,生怕別人說自己笨,每次都是隻敢在別人說完以後,才悄悄的一個人獨自暗罵自己懦弱,不中用。

她說,這麼多年以來,其實她自己也曾做過很大的努力去想過要如何改變目前的一切現狀,可每次一想起媽媽的那句“弱智”,她就立刻失去了全部的勇氣了。

一句簡單的“弱智”一詞,對孩子的一生來說,卻會產生很多與之相關的後遺症,比如會讓自己慢慢變得怯懦、膽小、退縮、自卑、自棄。

一個從未被誇讚過的孩子,怎知聰慧為何物?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正如在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人總是會按著他人期待的方向發展。

同理,在孩子的生長曆程中,而那些被說“笨”的孩子,往往真的會默認自己的笨。

如果要問,那些小時候笨笨的孩子,在他們長大以後能追趕上別人麼?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從小就缺乏了太多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對於他們而言,“笨”就好像是一頂一生都無法自行摘掉的帽子,他們終其一生,都無法逃避未被認可所帶來的無形的傷害。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每個“笨”小孩,都是未被看見的“天才”

心理學實驗光斑效應證明,有時我們所抓住事物的某個特徵,其實並不能反映出它的本質。我們由此得來的結果,也都存在著片面的錯誤。

同樣的,有些孩子,即使看上去是“笨笨的”,其實,他們本來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只是我們所看到的“缺點”,就好像是光斑一般,掩蓋住了其它的優點。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在演義界有位著名的導演,他叫李安,是華語影壇當之無愧的大師。他在電影藝術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

可誰能想到,這麼有造詣的李安,他也曾一度為自己的成績差而黯然失落呢?

小學的他,因為數學成績不好,曾被老師體罰;

高中三年,每到數學科考試時,手心就會開始不停的冒冷汗;

第一年高考,因為數學分太低拖了後腿,而落榜了;

復讀一年,還是失敗了,數學只考了0.67分,簡直讓家人失望不已……

據他自己回憶說,他一直都很聽話,每次在考試之前也都是在家進行認真的複習,並沒有出去玩,可是結果這樣還是無濟於事。而他的興趣總不在那些所謂的公式定理上,而偏重於在他腦海中無端浮現的畫面之上。

因此,到後來李安便認真的抓住了這些所謂的幻想,從此就開啟了他的電影人生之夢,最後他卻成了華人導演的標杆。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我們永遠不能以爬樹的能力,去評判一條魚。同樣的,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我們又豈能因為孩子短暫的落後,某方面的“笨”,而去否定他的全部呢?

那個笨笨的孩子,也在努力成長。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能看見天才的父母,大多是這樣

當然,李安導演電影人生的成功原因不是“笨”,而是他善於抓住了自身所具備的優勢,並且憑藉著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拼搏而來的。成年的李安能懂得熟知自己長處,把握住時機。

可是我們年幼的孩子們呢,他們連如何認清自己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又如何能夠去複製一個成年人的成功呢?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因此,他們所能依賴的,也只有靠我們作父母的進行正確的引導而已。

說到此,不僅讓我想起了一部由真實事蹟所改編的電影——《恩賜妙手》。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曾創下醫學史上多個“第一”:

世界第一例心臟搭橋手術;

世界第一例完全變性手術;

世界第一例腦部連體嬰兒分離手術;

……

他就是美國傳奇神經外科著名的醫生本·卡森。

這個出生在貧民窟的黑人男孩,在他很小時就失去了父親,一家三口僅靠著母親微薄的薪水度日。

小學階段的他一度曾被全班公認為笨蛋:每次考試時經常都是考零分,成績單清一色的F(不及格)。

一個曾經考試幾乎墊底,被公認為笨笨的他是如何將自己的這一手爛牌翻盤,最終逆襲成為全球頂尖的醫學專家的呢?

其實,所有的答案都在他的母親身上。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面對一個成績如此不好、而且脾氣也差的小孩,本.卡森的母親在他的成長曆程中都做了什麼呢?

1.對孩子肯定和尊重,絕不會說孩子笨

卡森的母親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她知道父母就是孩子的能量補給站,即便是全世界都在否定卡森,而她也應該做那個唯一的支持者。被打擊的卡森在喪失了自己的信心,她就在他背後鼓勵他,給他堅定地信心,並告訴卡森:“你是聰明的男生。”

2.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告訴孩子不努力的後果

小時候的卡森並不懂不努力的結果是什麼,而她就把現實赤裸裸地擺在他面前。

3.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忙解決

進步之旅不是坦途,她卻能一直走在卡森之前,做好卡森的清道夫。

卡森因為近視而看不清書時,收入微薄的她毫不猶豫地給他配備眼鏡;

卡森說自己沒有想象力,她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啟發他;

卡森的狀態過於安逸,她會強迫他每週都必須去圖書館看書;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4.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

她深知,教育並不能僅靠她一人單薄之力,好的學習環境同樣是很重要的。 所以,當卡森被有種族歧視的老師歧視時,她選擇了站在卡森身邊。 逃離那個對他不公的環境,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的自尊,幫助他成長。

5.和孩子一起成長

和別的媽媽不同,卡森的母親沒有停在原地,目送兒子遠去。而是用努力奔跑的姿態,與孩子共同進步。 所以工作之餘,在陪伴孩子學習期間,她也捧起了書本。

就是這樣,沒有棍棒,沒有責難,更沒有恐嚇,這個不識字的媽媽用她自己獨特的耐心與智慧,讓當初的笨小孩蛻變成受人尊敬的大名鼎鼎的外科醫生。

這一切,全基於一個慈母的柔情。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人有早成,也有晚達

其實,為人父母之心,大抵相同。只因愛之深,才讓焦慮蒙了心智。

很喜歡張文亮教授的那篇《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在家庭育兒教育中,我們每個父母在養育孩子時,不就正像是牽著蝸牛在散步麼?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我們時刻不停地催促著他們要加快腳步前行,時常焦慮,時常惶恐,就怕一停下,就擔心著會被趕超、會被落下。

正是因為這份為人父母的焦灼,往往讓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每個孩子都是最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未來,又有誰能判定?

人有早成,也有晚達。

只有無條件的尊重與支持,才是治癒“笨”小孩的一劑良方。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小結:

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其實所有的點滴成長都值得被珍視,如果你身邊也有個看上去“笨笨”的孩子,別忘和他們說一句:

“你慢,沒關係,我等你。”

我想這世上最動聽的語言,莫過於此。

孩子為什麼會變“笨”?其實,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我是萌萌媽育兒經,致力於家庭育兒經驗的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樂意與大家互換育兒歷程上的心得體會,期待您的關注,快樂與您共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