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独处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影视剧里常有一幕,某人行贿某人时,常常会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或者某人和某人密谋时,也常常会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般此种情况下,这两人之间的事都见不得人、见不得光,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行好事者,正大光明,磊磊落落,没有什么值得掩盖、隐藏。

其实,这八个字也是有典故有来历的,最早的出处是在南朝宋国人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杨震传》里。汉朝的官制,以察举孝廉为主,大白话的意思就是,在那个时候要当官,主要是靠人发现和推荐,名义上要发现和推荐的对象是孝子和廉吏。

东汉有个五十岁才出来做官的人,名唤杨震,字伯起,儒家信徒,号称“关西孔子杨伯起”。他从荆州刺史任上升官做了东莱太守,在赴任的路上,经过昌邑县,此地的县令正好是他之前推荐的荆州人王密,王密得知恩公路过,趁着月黑之夜,怀抱着十斤金子来报恩。杨震心里不爽,说道:“你我故人,我知晓你这个人,而你却不知晓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道:“月黑之夜,无人知晓。”杨震铿锵有力地说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就无人知晓呢?”王密听罢此话,脸生愧色,匆匆告别而出。

修身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独处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杨震这个人,“关西孔子杨伯起”的称号,也不是无理取闹,或者名不副实,他是真真正正的有学问、有修养,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守为善至善的信念,不管身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私下居住之处,或者完全一个人的时候,他的每一个念头兴起、消灭,都遵从自己的原则、信念,也就是心不妄动,君子慎独。

慎独,是儒家思想里面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行操守的很高标准。慎,就是慎重、谨慎的意思,独,就是独处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慎独合起来就是独处的时候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都谨慎、慎重、细致、小心,按照自己的原则信念去做事。

慎独,可以从浅到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人看不到也听不到的时候,用《中庸》里的话说就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第二层是在隐蔽处、细微处,用《中庸》里的话说就是“莫现乎隐,莫显乎微。”第三层是在念头的兴起和消灭时,用《中庸》里的话说就是“诚其意,勿自欺。诚于中,形于外。”

修身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独处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不只是表现在众人眼里心里,关键是展示给自己的一面。这个世界上,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真我,才是最重要的。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可以供我参考,但不能成就我,能成就我的唯有我自身。我是一个人怎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切,一个人必须具备慎独的品质,一个人只有能够慎独,不欺骗他人,也不欺骗自己,正心诚意地从隐蔽处细微处明大处去行事,不管是大庭广众之下,还是自己独处的时候,那才能真正地如此这般。

明朝人宋濂在《元史·许衡传》里记载了元朝时期著名理学家许衡的许多事。许衡这个人,修养到了极处,慎独功夫那是相当的了得。有一次大暑天他经过河阳地界,路边有梨树,路过的人都摘梨子吃,唯独许衡不摘梨子,安然坐于树下。有人看他这样就好奇,问他问什么不吃梨子,许衡说:“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去拿来,那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这么乱,这颗梨树早就没了主人。”许衡说:“梨树或许真没了主人,但我心难道也没了主人吗?”说完他仍旧安然坐于梨树下,直到离开也不吃一口梨子。

杨震和许衡,都是儒学名家,修养慎独功夫能到此种程度,已是绝高境界,自然非常人轻易所能。但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常人凡人,亦有一颗向善向理向道之心,既有此心,就有可能。

修身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独处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