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試子(黃帝選接班人)

黃帝一百歲那年決定選一個接班人。大臣們都勸他在自已的二十五個兒子中挑選,黃帝不同意。他說,管理天下需要有本事的人,誰有本事誰上,不能分內外遠近。

黃帝試子(黃帝選接班人)

大臣們聽了齊點頭。但怎麼樣挑選呢?這可是前無古人的事情啊!

黃帝胸有成竹,說讓他們比武!

告示一出,天下震動。到了比武那天,人山人海,一下子來了很多人。

比賽整整進行了十天。文選,武選。參加競選的人從千變成百,從百變成十,最後,只剩下了兩個人。黃帝一看,全是自己的兒子,一個是大兒子玄器,一個是三兒子昌意。大臣們高興了,想著,這成了黃帝家裡的事,黃帝讓誰上誰就上吧!

黃帝試子(黃帝選接班人)

黃帝試子(黃帝選接班人)

黃帝可不這麼看。他說,這是給國家挑選人才,大公無私讓他們兩人繼續比。

文試。

武試。

兩個人又比賽了兩天,仍然不分勝敗。主持比武的大臣又把弟兄兩個交給了黃帝。

看著兩個英武的兒子,黃帝心裡暗暗高興。他不想用爹的方法,把天下一分為二給兄弟兩個。他要選出一個來!他說,我這裡有兩個葫蘆,只要打開蓋子,就會有大水湧出這水寬三丈,深八尺,能淌出二百里遠。從嵩山北坡到城東的穎水是三百里路,你們誰能讓二百里的水流出三百里的路程,誰就坐爹這個位子。

兩人接過葫蘆,很快就趕到了嵩山北坡。玄器站在坡這邊,昌意站到坡那邊,兩個人暗下決,一定要讓這二百里的水流出三百里的距離。

玄囂的水流了二百里就乾涸了。

昌意的水流了二百里也不見了。

兩人都有點懊惱,連忙把水收回,換一個地方再試。可那水雖然洶湧澎湃,就是半里路不願意多流,試了幾次,都是一樣。

那麼多難題都做過了,難道要敗在這股水上?兩個人一聲不響,回到住處,各閉了屋門,細細地琢磨起來。

三天的期限轉眼就到。第三天一早,玄囂拍響了昌意的屋門,看著弟弟高興地說,昌意啊,我有一個主意,一準能行。昌意想,你既然有個一準能行的主意,為什麼一早來找我?就說,大哥說說看。玄囂說,你的葫蘆能流二百里,我的葫蘆也能流二百里,若讓它們單流,誰的也流不出三百里的路程,要是把兩個葫蘆的水匯在一起,豈不就易如反掌了嗎?昌意雙手一拍,連聲說妙!

弟兄兩人於是就把兩個葫蘆的水合成一處,浩浩蕩蕩,下子衝進了潁水河中。

黃帝大悅,連忙召他們進宮,語重心長地對兩個兒子說,治國如同這河裡的流水,合在一處就力量大,流得遠,一分開就受損失,走得近。團結合作,同心協力,你們兄弟明白了這個道理,不管誰做國君,我這個心都放得下了!玄器和昌意明白了爹的心,都互相謙讓著讓對方接班昌意說主意是大哥出的,應該大哥接。玄器說,昌意年輕有為應該讓昌意接。黃帝看看大兒子,再看看三兒子,笑著安排了後事:

玄囂接班,昌意輔助。

這以後,弟見倆團結協作,同心同德,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地方各諸侯國也都選賢任能,尊重人才。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天下大治。

傳說,玄囂葫蘆裡流出的那股水就是今天的溱水,昌意葫蘆裡流的是洧水。兩水匯流後的那條河就是今天的雙洎河。

黃帝試子(黃帝選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