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致癌物质”,却古今屡禁不止

学习丨实践丨总结丨分享

半日咨询,半日读书笔记

前几天提到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酒精界定为“致癌物质”。有人看到之后就提议说酒应该被禁止,关闭酒厂。其实古今中外都有管理者尝试实行禁酒,但基本都没有成功。

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致癌物质”,却古今屡禁不止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酒精无法在体内储存,它的作用类似于毒品,可以产生异常的快感,容易使有些人对酒精成瘾。在古代,酒是由粮食酿造的,在粮食生产不稳定的远古时代,酒酿和饮酒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酒也逐步有了经济价值。进而涉及到酒利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分配问题,有时,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治阶级对酒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制定了制度和措施,实行酒政。酒政在不断的完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致癌物质”,却古今屡禁不止

酒政作为整个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其实施的内容和方式往往与国家整个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平时国家实行专卖政策、税酒政策,当酿酒饮酒威胁粮食安全或者造成社会问题时则会实施禁酒政策。

禁酒原因

禁酒并不是完全禁止酿造或使用,而是政府严格控制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禁酒的最主要目的通常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

其次是为了防止沉湎于酒,败坏社会风气。由于酒特有的引诱力,一些贵族们沉湎于酒,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统治者从维护本身的利益出发,不得不采取禁酒措施。

还有就是因为宗教原因禁酒。如穆斯林、佛教等教义明确禁止教徒饮酒。

禁酒史

夏商

在中国历史上禁酒极为普遍,大部分是因为粮食问题引起的。每当碰上天灾人祸,粮食紧张之时,朝廷就会发布禁酒令。而当粮食丰收,禁酒令就会解除。禁酒时,会有严格的惩罚措施。如发现私酒,轻则罚没酒曲或酿酒工具,重则处以极刑。

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致癌物质”,却古今屡禁不止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出自于西周。因为发明“酒林肉池”的商代末代君主,纣据说饮酒七天七夜不歇,酒糟堆成小山丘,酒池里可运舟。据研究商代的贵族们因长期用含铅的青铜器的饮酒,造成慢性中毒,致使战斗力下降。商代的灭亡被普遍认为酗酒成风是其重要的原因。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其中说道,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抓起来杀掉。《酒诰》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归结为,无彝酒,执群饮,戒缅酒,并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亡国的根源。这构成了中国禁酒的主导思想之一。成为后世人们引经据典的典范。

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致癌物质”,却古今屡禁不止

西汉

西汉前期实行“禁群饮”的制度,相国萧何制定的律令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史记·文帝本纪》文颖注)。这大概是西汉初,新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为杜绝反对势力聚众闹事,故有此规定。

现代

自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之后,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查纠“四风”,许多地方推出升级版“禁酒令”,多个方面的限制更为严格、细化,并通过各地严格的执纪监督问责落实,得到干部群众的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致癌物质”,却古今屡禁不止

升级版“禁酒令”对禁酒的要求更严、更细。有的从工作日午间不得饮酒,扩大到工作日、工作时间不得饮酒;有的从不得提供高档酒水,严格为不得饮用含酒精饮料或任何酒类;有的明确工作期间和公务接待中,不仅公家的任何酒水都不能喝,连自带酒水或个人为酒水买单也在禁止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