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安徽绩溪旅游,一定要去主席故里龙川景区游胡氏宗祠和二十四个门阙,而去了龙川,夜宿首选位于龙川下游约5公里的上河徽院利多国际酒店。

这里既是吸引省城合肥和上海、杭州离退休高干精英纷纷购房落户养老的地方,也是游客到访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与上河徽院隔河相对的就是千年仁里古村落。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上图:位于忠周村口的上河徽院和利多国际酒店)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从上河徽院往西过登源河上的木桥,那头就是千年仁里古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重点不是上河徽院,而是它的所在地忠周村和这里的一条千年古道。

千年“玲珑古村”

忠周村是笔者的家乡,最早也称“宗周村”,带有徽州村落典型的“同姓聚居、以姓取名”特点,之所以叫“忠周村”或“宗周村”,跟这里的村民大多姓周有关。

忠周村很小,但是村史却不短,可以说是玲珑古村。据村里老人传说,加上一些资料考证,忠周建村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追史溯源,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发生第一次中原人南迁大潮,南迁的中原人与当时歙州本地的山越人混居(绩溪以前属于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的1121年将歙州改为徽州),在登源河两岸形成一批同姓聚居的村落,而在忠周村上游一华里的大庙汪村,以及下游一华里的仁里村都始建于南北朝,各自都有1500年的村史。


再翻看绩溪周姓的来源记载,唐朝广明年间(公元880-881年),歙州刺史周垚避战乱,居歙州虎头山,取名周坑。后裔繁衍,成为绩溪大姓,分布在华阳、竹里、梅好、大石门、校头、鱼龙川、三亩丘、坞口、冷水、庄川、周村、忠周村等31处村落。推测算来,忠周的周姓是在宋明时期迁入,同期,大庙汪村汪氏后人一支迁入混居。


还有,绩溪《汪氏宗谱》记载,忠周的汪氏75世孙汪七公,在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300年前后)从忠周迁大庙汪村。


在明代时期,登源一带民间举办“花朝会”纪念越国公汪华,忠周就是轮流办会的十二村之一。这样看来,在明代,忠周村的规模已经不小。


离忠周村沿登源河上行约一华里的汪村,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汪氏44世祖——唐越国公汪华的诞生地,

“天下汪氏出徽州,徽州汪氏出登源”说的就是这里。南齐时(公元479-502年),汪氏第40世祖——司马公汪叔举,出歙州,从临溪沿登源逆水而上,看到“草溪村”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大庙汪村)山水优美,就举家从歙县迁到绩溪登源洞“草溪村”。司马公汪叔举往下传了4代,到了隋末唐初,诞生了让汪姓后人引以为傲的超级英雄——汪华。


在笔者记忆中,上世纪末,忠周村民大半以上都姓周,剩下的基本姓汪或王。笔者姓章,是村中仅有几户章姓,笔者父亲原是瀛洲村人,因刚一出生母亲就因故去世,在梧村一户人家吃了几个月的奶,后于1958年五六月份从梧村转托给我太婆抚养长大;笔者熟悉的另一户是章纪云家(儿子章建设),1956年前后从南乡(歙县)迁入。

村中周姓家族曾经在晚清出过一位官员叫周沛昌(1843~1921),号吉甫,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官至南京粮台,五品衔。工于书法,擅画兰草,名重京师,是现在村民周日望的曾祖父。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周沛昌作品:梅花)

周日望的爷爷周家培(1883-1951),号厚山,别号天存,忠周村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是周沛昌之子。周家培是晚清秀才,曾任淑培小学校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兼校医。他研习医学,深受舅舅胡在邦(龙川祖传中医第十二代)熏陶,后经杭州市医学研究会考核合格,成为会员。返乡后,他在仁里广福堂设立诊所。周家培研习书画,得其父真传,曾在沪杭举办书画展。其子周斯铎(周学剑)、周斯中、周斯松的书法、字画蜚声桑梓。

周日望的父亲周学剑(1913-1996),行名周斯铎,号啸天,别号竹荪,忠周村人。“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从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代团长、参谋长、少将主任、国防部将官处长及人事行政学校校长等职务,1949年秋,随军去了台湾,1967年退役,国民党授少将军衔。后任台北京绩溪同乡会名誉理事长。周学剑勤工书画,撰写诗词。1986年春,他书五首七绝《虎年抒怀》,在《人民政协报》等上发表,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自1989年3月起,周学剑三度回乡探亲,慷慨捐款,为忠周村建造木桥一座、灌溉设施一套。还在忠周村设立周门奖学金,奖励周姓子弟奋发向学。最后一次回乡省亲返台后不久去世,骨灰安葬在忠周枫山上,是村中规格较高的大墓之一。

编外:台湾台北市绩溪同乡会,于1950年8月由胡适(上庄人)、胡鍾吾(荆州人)等倡建,历届理事、监事、总干事17至19人。第一、二届理事长汪荷之(上庄人)、常务监事唐子宗(霞水村人);第三、四届理事长汪仲民(伏岭岱下人)、常务监事程光裕;第五届理事长汪再春、常务监事邵秋人。1981年2月改选后,第六届名誉理事长周学剑(忠周人)、理事长程敷堂(仁里村人)、常务监事胡远。每年于春节后第一个星期日为聚会期,并烹调家乡饭菜、面食。

听村里的老人说,在上河徽院隔着登源河对面的小山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有一个山洞,洞中曾发现一些遗骨,传说是古山越人留下的。

在1979年以前,忠周村村民大多聚居在“外忠周村”,这里原本有多幢明清老宅,后因洪水或村庄改建被损毁,现存仅有王恒石老先生家和隔壁的汪氏宗祠保存基本完好。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上图是位于外忠周村的汪氏宗祠,目前不对外开放。由村里的王恒石老先生在两年前自掏腰包花了20余万元重修保护。里面有太平天国留下的遗迹。

王恒石老先生年近80,从农业局退休后对徽文化兴趣浓厚,是中国名村志丛书《仁里村志》的参与者之一。为了避免年久失修的忠周汪氏宗祠倒塌,王老个人出资20余万元保护了忠周村仅有的历史遗存。王老的母亲是一名新四军老兵,亲历了皖南事变,去世前是新四军军史传记的十位受访者之一。王老的父亲是解放前夕中央军政大学首批南下干部。

明朝末年,在汪华故乡,绩溪登源河畔的汪村、南川、梧村、周村、忠周等十二个村轮流举行花朝会,其中忠周的花朝会会堂就放在汪氏宗祠里。现在主堂两边的对联就是一百多年前留下来的关于花朝会的内容。

解放初期的汪公大庙还是非常宏伟壮观的,有着“小金銮殿”的美称。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间,后人为纪念汪华公,在故城遗址—汪村边登源河以西兴建忠烈庙,又称汪公大庙。汪公大庙是当时绩溪最大的庙宇,占地三十多亩,全庙前后共五进,庙外墙为红色。庙临徽杭古道,左右辕门跨路。庙前朝向汪村与忠周村之间的鲤鱼山(又称鱼背山)。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下图是现在“汪公大庙”的遗存——在经历大洪水和文革劫难后仅存的最后一进“司马公祠”。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1979年前后,因改河造田规划,部分村民迁居至“坦地上”(又名“里忠周”,笔者家就住在这里)和“西山上”(也称“古宅”)。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笔者自家院子里的南天竹。远离喧嚣城市,放下一切,在竹园掩映的徽派宅院住上一晚,深夜寂静得只剩虫鸣,梦回千年再品徽味,一身的疲惫就像清晨村里每家每户烟囱里的炊烟随风散去。每到秋天,我家院旁这棵有着近40年树龄的桂花树香飘满园。

“里忠周村”再往里,有一个名叫“塘竹湾”的小山凹半山腰上,据传说在几百年以前,这里曾经有一个小村庄。现在是一片竹园,里面尚存一些堤坝遗址,遗址再往上有一口方圆不过十多个平方的小水塘——有塘有竹,“塘竹湾”名称就由此而来,是古人每日取水之处。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上图:位于“塘竹湾”半山腰的古村遗址


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一段千古父女情

在忠周山坞里,有一条数百年历史的石板古道。传说很久以前,在瀛洲乡里有一员外,家财万贯、富甲一方,育有一女,视为至爱,后嫁到山那头的南乡(歙县)。员外思女心切,为了方便女儿来往,一掷千金,沿着忠周山坞和山坑小溪一直往里,建拱桥,凿山石,翻越忠周岭,修建了一条绵延20余里的古栈道,直通南乡。  

沿着下图中的这条小溪(村里土话叫“山坑”),我们一路进山攀登忠周岭。这是一条有悠久历史和故事的小溪,小溪源头从忠周岭而来,涓涓细流汇成甘冽清泉,一路蜿蜒曲折,最终出村口汇入登源河,村民吃水都取自这里。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小溪从村口至忠周岭的源头,大约十余里地,溪的两侧从村口一直延伸到忠周岭下,在很久以前被全程砌了石头堤坝,一路进山,小溪上横卧的石拱桥就有十几座(因村庄建设和修路拆除部分,现存大约还有近十座)。

在忠周山坞的坞口,与村庄相对的是牛头山(上图)。牛头山的左侧是“鱼背山”,见证了汪氏后人为纪念越国公汪华而建的汪公大庙的千年繁华。在牛头山和鱼背山中间有一条古道通向汪氏的聚居地—“大庙汪村”。

顺着牛头山脚入忠周山坞,就是去往忠周岭的古道了。曾经一度因为少有人去,杂草灌木掩盖阻挡,无法进山。自从上河徽院建成以后,徒步穿越的人多了,现在已经非常通畅好走。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早春或深秋季节走忠周岭古道,沿途偶尔会给你带来一些惊喜。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砺岩古道、大石磡、古树、青石泉、奇石…这是笔者离上次攀登30年后第二次攀登“忠周岭”。忠周岭的这条古道是古时候人们往来绩溪、歙县的主要通道,途中原本建有三座供人休息的驿站,现在只剩下墙垣。忠周的山都是石灰岩和青石,半山腰上这些麻石板,应该都是取材自登源河上游,靠着马拉人抬搬运上来的。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登顶后站在垭口,回望远眺是上河徽院;往西看近在咫尺的是忠周岭尖;往东沿着岭脊继续往前还可以通向另外一条古商道——苦马洞岭;而正对面的岭外一头就是南乡了。

绩溪“嫁妆岭”:一条古道牵出千古父女情!

放眼望去的就是南乡(歙县东部)。恍惚间,好像员外的女儿在向我们走来……


歙县东部与绩溪岭南间横亘着天目山余脉,群峰众峦间条条山坞南北错列,自古是两邑往来通道。自东而西有峰高岭、水岭、苦马洞岭、忠周岭、梅坑岭、半岭、黄连凹等古道,它们既是绩溪人前往歙县深渡码头以及歙县人前往绩溪、旌德挑运石灰、大米的重要商道,也是绩溪岭南东进沪杭及歙县东部(当地称“南乡”)北上京都的官道,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之路。


P.S:因为这次回乡时间短,临时起意带孩子走古道,出发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等返程到村里已经是晚上近七点,来回花时约两个半小时。


游玩攻略建议

第一天:

1、早上七八点,从上海、杭州、合肥出发,中午前抵达绩溪后,入住上河徽院大酒店;

2、午餐可以酒店解决,或步行去千年仁里古村吃农家菜;

3、下午沿登源河向上5公里(开车10分钟以内能到),去龙川景区游玩胡氏宗祠、胡宗宪尚书府等;

4、晚上夜宿上河徽院,夜间可以去县城游玩;

第二天:

去鄣山大峡谷休闲游(全程在峡谷中穿行,基本不用爬山),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走一下徽杭古道。晚上夜宿上河徽院大酒店。

第三天:

早上七点出发,去走忠周岭和苦马洞岭(来回4小时左右),下午去仁里古村或汪村看古民居,或去县城(距离这里5公里左右)游览胡雪岩纪念馆、江南第一学宫、绩溪博物馆。傍晚返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