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公元954年正月,病重的後周末代皇帝郭威,任命晉王柴榮為後周武裝力量總司令,王溥被任命為宰相,作為宰相(與中關門下級相同),鎮寧軍長鄭仁誨作為樞密大臣,兩人首先是輔政大臣,這是一種文化與武術的結合。人事任免安排妥當後,郭威迅速命令中央宮前禁軍總司令(宮前統帥)侄子李重進宮。

面對柴榮,李重應該跪下,確定君主和大臣的頭銜,並指示李重用心協助柴榮保護江山。同一天,郭威在齊德堂去世。柴榮為後周皇帝接過郭威的棺材。剛登上王位的年輕皇帝,在決定是否生存時,立刻遇到了一個大問題。北漢首領劉崇借後周葬禮之機,率三萬漢軍,與一萬遼軍會師,入侵瀘州(今山西省長治市)。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瀘州,古稱上黨,是連接山西和中原的重要城鎮。例如,瀘州就像一個扁擔,山西省和中原地區就是兩邊的水桶。其地位不言而喻。其戰略價值更是不言而喻。這是決定後周生死的關鍵一戰。柴榮對戰爭的意義和影響非常清楚:成功是世界的命運,失敗是國家的死亡。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作為一個一直生活在養父陰影下的人,柴榮迫切需要一場衷心的勝利來樹立威信,鞏固皇權。因此,柴榮果斷決定帶頭御駕親征。周初,北漢首領劉崇隸屬於遼聯軍。後周屢戰屢敗。顯德元年正月,周帝郭威駕崩,之後柴榮接任。然後,趁著葬禮,劉崇又和廖鶴兵南下,企圖一舉殲滅後周。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2月,劉崇欽率領3萬北漢士兵,遼代武定總督楊貢碩率領1萬多騎兵出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宜城總督白從會被任命為行軍都城。武寧都督張元輝任前鋒都督。這些人(今山西省祁縣東南部)被派往東京(今河南開封)抄近路前進。當軍隊到達太平驛(今山西屯駐東北)時,周兆毅總督李雲突圍,逼迫瀘州(今山西長治)。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周世宗皇帝柴榮聽到消息後,強行勸阻,決定親自出徵。遂部署三路出兵:命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鎮(今河北武安西)向西北插入遼州(今山西左權)斷後;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兵自晉州(今山西臨汾)向東北趨潞州側擊;命河陽節度使劉詞率軍殿後,為當面阻擊之兵援;遣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宣徽使向訓率前鋒先趨澤州(今山西晉城)。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趙匡胤冷靜分析情況,在柴榮準備找到劉崇的絕路時,迅速做出決定。趙匡胤當即找到皇宮前的禁軍總司令張永德,指著西邊的一個高地說:“敵人驕傲,鄙視敵人。第一場戰鬥可以被打破!將軍手下都是弓箭手。你可以迅速帶領軍隊佔領西部高地,在高空射殺漢軍。我要率領兩千輕騎兵從東方趕來殺戮。如果我們互相攻擊,我們就能贏得一場偉大的勝利。這個國家正處於危險之中。我們會這樣做的!”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張永德沒想到,趙匡胤在關鍵時刻還能保持如此清晰的判斷。他一言不發,立即率軍直奔西高地。這一刻,歷史永遠銘刻著趙匡胤這個偉大的名字!!!勝利!勝利!勝利!趙匡胤做出了貢獻!被英勇的趙匡胤分散的北漢軍隊如潮水般退卻。劉崇迅速揮舞紅旗表示接受。


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戰役——高平之戰,讓趙匡胤顯露頭角

不過,在可以接受的地方,漢軍更希望有兩條腿。這取決於誰跑得比誰快。楊袞對劉崇失望了,看到周軍的攻勢很強,又氣憤又可恨,周軍的勇敢讓他不寒而慄,於是率領萬騎兵迅速從戰場上撤退。高平戰役的意義,不僅在於趙匡胤的輝煌登場,更在於柴榮新君主威信的確立。

此外,這場戰爭直接開啟了周代軍事改革的序幕,對後來宋朝軍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五代十國的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正如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認為的,高平戰爭是“治亂之樞機”。可以說宋代統一的基礎實際上是發源於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