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神圣罗马帝国自建立之日开始就和意大利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两者的矛盾点在于罗马教皇给不给皇帝加冕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前一篇文章里我们仔细地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们简单地概括一下:

教皇代表神权,皇帝代表君权,神权不给君权加冕,那么这个皇帝就会被视为不合法,因为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超过了一切。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自腓特烈一世“六征意大利”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就一直在为征服意大利而努力,也就是说,神圣罗马帝国从未放弃过

用武力迫使教皇屈服的想法。

到了查理五世时期,欧洲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前横行欧洲几百年的教皇一时间威严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法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意大利周边公国势力的多方角逐。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法王崛起

最先登场的是法国皇帝佛朗西斯一世,在他入侵意大利之前,他的“前任”查理八世、路易十二等法王就已经完成了三次对意大利的入侵,此时的意大利已经是个“残破”的国度了:

意大利北部的商业强国威尼斯因为有钱,所以从来不听教皇的命令。

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也早已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意大利的“掌门人”教皇国就孤零零地处在意大利的中部左右逢源。

彼时的意大利用“三足鼎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在佛朗西斯一世登上王位后,入侵意大利又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和他“前任”进军意大利有所不同,佛朗西斯一世的矛头并不是整个意大利,而是米兰。

先前我们提到过,米兰以及北意大利均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但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有联姻关系,佛朗西斯一世也想要拥有米兰的统治权,毕竟都是亲家,凭啥只允许你单独享受?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就这样,佛朗西斯一世的入侵其实就是给神圣罗马帝国一个下马威,当然,这也为双方之后的正面冲突埋下了伏笔。

虽然在军队实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是战争初期,法军并没有如佛朗西斯一世想象的那样势如破竹,反而遭到了米兰守军的顽强抵抗,就在法王萌生退意的时候,威尼斯公国和教皇的支援,将战局形势扭转了过来,最终法国攻取了米兰,在意大利北部和神圣罗马帝国正面对决。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查理五世的接手

此时的查理五世刚刚上位,哪能容许法王在自己头上动土?立马就联系了英王亨利八世,英法本来就是世仇,亨利八世自然就同意了。对于查理五世来说,还有一个人极为关键——教皇。

教皇本就身在意大利,取得了教皇的支持出兵就更加名正言顺了。有人会问:教皇之前不是已经和法王结成同盟了吗?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事实确实如此!但是俗话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彼时的欧洲大陆正在进行宗教改革,试图打破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最为激烈的当属神圣罗马帝国,如此一来,教皇势必需要得到查理五世的支持才能挽回自己的地位,此次查理五世向自己抛出橄榄枝,自己哪有不接的道理呢?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就这样,教皇最终抛弃了法王,开始朝查理五世靠拢,两人于1521年签订了秘密条约,计划共同出兵米兰。次年春天开始,法王就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展开激战,虽然佛朗西斯一世尽全力支持战争,甚至变卖了王室的财产,但是最终还是无法逃过战败的命运。

法军势力最终被彻底赶出了意大利!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对于欧亚政权格局来说,15世纪中叶是一个极具划时代意义的分水岭。在欧洲卷入混战的时候,一个千年帝国倒塌了——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在这块千年帝国的废墟上,土耳其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并且发展得相当迅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奥斯曼帝国就成为了横跨亚非欧的一流帝国,即使和当年的阿拉伯帝国相比也毫不逊色。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就在查理五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同一天,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也登上了皇位,冥冥之中,两人的战争宿命似乎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帝王呢?苏莱曼上台之后对武力征服显得更外注重,除了在亚非一带的用兵外,他还将矛头指向了欧洲,在他的眼中,欧洲也应该臣服于他的脚下,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1526年,奥斯曼帝国进军匈牙利。匈牙利这个国家十分特殊,它的地理位置处于两大帝国之间,奥斯曼帝国想要进军欧洲,匈牙利是必经之路,况且匈牙利本就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国王路易二世虽说有心抵抗,但是无奈王权过于弱小,许多国内的贵族即使敌军兵临城下也要千方百计地阻止王权强化。

战争的结果自然就不用说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很快就占领了匈牙利大部分地区,一直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边防军来援,战争的恶劣形势才稍稍得到遏制。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双方的僵持一直持续到1529年,苏莱曼大帝想要继续进向西进军,一举打垮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防。驻守东部边防的是查理五世的同宗兄弟费迪南德大公,他所在的封地正是奥斯曼军队想要征服的目标。

由于苏莱曼大帝第二次进军匈牙利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正在忙于处理意大利的战争,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入侵显然是有些猝不及防的,他接到费迪南德的求援后,下令所有的德意志诸侯都必须向费迪南德给予经济支持,否则他将亲自处理德意志内部的宗教问题。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在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支援后,费迪南德和他的两万大军成功抵御住了第二轮攻势,然而仅仅过去半年,双方的第三次战争又爆发了,查理五世此时已经完成了意大利战争的处理,为了彻底打击奥斯曼帝国的嚣张气焰,他决心以“和新教徒妥协”为条件,换取德意志内部所有人的支持,结果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外敌当前,德意志的内乱停止了,大家都无条件地服从皇帝。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就显得很戏剧性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被一支边防部队拖住了,对于战争来说,时间就是决胜的资本,这支部队的顽强抵抗使得苏莱曼一世的作战计划全部泡汤了。当秋天降临时,大量的泥泞和雨水让奥斯曼帝国军苦不堪言,无奈之下苏莱曼一世只能选择撤军。

虽然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奥斯曼帝国依然对匈牙利及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虎视眈眈,但始终没能完成称霸欧洲的宏愿,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边界线一直摩擦不断。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看过我前面两篇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邦联国,而组成这个邦联国的成员国也是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建的,其中就包括德意志。

所谓诸侯国,有可能是规模较大的国家,也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邦,甚至还有不少诸侯国仅仅只是一个村落。这样一个完全不像帝国的“帝国”靠什么联系在一起呢?

宗教!

在中世纪,教皇的权威几乎是无人能撼动的。教权的垄断势必会对皇权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对于国内的诸侯而言,教皇的压力也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1517年,马丁·路德正式宣告了宗教革命的开端,在他的倡议书和“三大作”里面,对于教皇至上的观念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在宗教及皇室内部,教皇开始对马丁·路德施压,从最初的口头谴责到亲拟诏书命令德国群众焚毁一切路德的著作。但很明显,民众并不买账。如此一来,教皇只能拉拢皇帝来出面作为调停人。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会明白,查理五世当时的处境颇有点尴尬!

马丁·路德的宣言其实是符合他的期望的,因为只有将教权弱化,自己的皇权才能取而代之;但是自己刚刚登基,还需要得到教皇的支持,此时和教皇公然翻脸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在1521年的内部会议上,教皇几乎用胁迫的态度让查理五世以皇帝的名义颁布诏书,以国家强制力对马丁·路德进行制裁。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为了对双方势力进行维稳,查理五世一方面同意了教皇的意见,颁布了诏书;另一方面,有暗中托人将马丁·路德保护起来。会议结束的一个月后,制裁马丁·路德的诏书才姗姗来迟,此时的马丁·路德早已被皇帝所托付的人隐藏了起来。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同一时期,德意志内部的农民暴动使得越来越多的诸侯开始恐惧马丁·路德的主张。

这完全就是一个误会,从事实上来说,马丁·路德并不是农民的代言人,他只是单纯地反对教皇,好巧不巧的是,他的主张居然也符合了农民的需求,就这样,双方不尴不尬地走到了一起,马丁·路德顺带也就成为了部分诸侯们抨击的对象。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由此开始,德意志的诸侯分化为两个阵营——新教阵营、旧教阵营。

旧教有部分封建贵族和教皇的支持,而新教同样也有它的势力。眼看着新教势力越来越膨胀,查理五世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势力,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王位,他开始转向了教皇一派。新旧势力在达到不可调和的阶段时,战争就成了唯一选择。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在马丁·路德逝世后不久,施马尔卡登战争爆发了,战争的经过我们就不细说了,结果是旧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也侧面反映了在彼时的欧洲,新教还并没有发展成熟。查理五世以军队的强制力在德意志内部大力推行《奥格斯堡宗教妥协》,第一次宗教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我们知道,凡是依靠武力得来的和平并不会长久。《奥格斯堡宗教妥协》只是暂时抑制了德意志内部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关于德国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德国内部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查理希望德意志“西班牙化”,拒绝费迪南德的继承。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这就让德意志国内感到十分愤怒,凭什么要让西班牙的势力入主德意志?就因为你查理五世喜欢西班牙?当然不行!

1553年,查理五世围攻敌军据点三个月后,感到身心俱疲,对于战事的发展也十分不乐观,他决定撤军,并将德意志的所有事务交还费迪南德处理,自己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此不再干涉德意志内部的事情。

比我们晚了近两千年的“战国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混战

在经过帝国内部一系列调停之后,查理五世最终被迫退位,多年的战争耗尽了他的体力,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从他退位开始,就越来越形同虚设,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似乎变成了一个“组织”,只在各个诸侯国发生矛盾时,起到调停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